-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八章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刘少和)
□学习要点
一、了解旅游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了解旅游的文化属性
2.掌握文化的旅游价值
3.熟悉旅游活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二、了解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三、掌握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四、熟悉旅游地社会文化的有效管理
1.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
2.掌握旅游相关者责任
第一节 旅游活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1.旅游的文化属性
尽管人们对旅游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从经济角度的、也有从文化角度的、还有从社会交往角度的、更有从时间与目的角度的,但旅游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属于人类休闲活动的一部分。劳动(工作)与休息休闲之于人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休息休闲与生俱来,其中休息源于人类生理的需要,强化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过程之后,为了体力再生而停止劳作,是一种静态的体力恢复方式,属于一种生理活动;休闲源于动物游戏与人类玩耍本性的需要,强化于人类由物质转向精神的追求过程之中,为了体力与智力再生,从事与工作、家务与社会义务(劳动)无关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体力与智力恢复发展方式,属于一种提高生活品质的社会活动。显然,休闲早于旅游,休闲广于旅游,旅游孕于休闲,旅游属于休闲,旅游是旅游者的异地休闲。人类休闲活动不是为了生存需要,而是为了发展与享受需要。因此,休闲活动体现了休闲主体的文化追求。休闲主体不仅追求身体的愉悦,而且追求心灵(精神)的愉悦;休闲主体追求“自由、轻松、随意”,而不是“正式、正规”的感觉;休闲主体追求“兴趣爱好”,而不是被强迫;休闲主体追求时尚流行的大众文化。由此可见,休闲活动主要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活动也是一样。
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前者在于消费旅游产品(景观、设施、服务)与旅游商品(即旅游购物商品,如地方特产),后者在于生产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了满足旅游者发展与享受的需要,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要“游”得有文化,所以要求旅行社的导游具备文化素质、导游讲解具有文化内容,要求景区景点的产品开发发掘文化内涵(如自然景观的审美文化、民俗产品的民俗文化、文物产品的历史文化);“行”得有文化,因此要求交通服务具有文化品位(如空姐形象)、交通工具进行文化包装(如旅游巴士);“住”得有文化,所以要求酒店进行文化装饰,营造文化氛围;“食”得有文化,因此要求旅游餐饮讲究“色、香、味、形、器”;“购”得有文化,所以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域或民族文化特色;“娱”得有文化,因此要求康乐企业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高雅娱乐(如休闲体育、文化娱乐)。总之,文化要素渗透在旅游六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以及旅游环境、服务、管理、经营、人力等各个方面。可见,旅游消费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企业是在经营文化产品,表面上的经济性和本质上的文化性构成了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包括了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或景观、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媒体——旅游企业等三要素,形成旅游系统。其中:旅游者既是文化的需求者(旅游动机),也是文化的欣赏者与体验者(旅游内容),还是文化的沟通者与传播者(旅游结果);旅游吸引物是文化的载体——自然山水是审美文化的载体、民俗风情是民族或地域民俗文化的载体、文物古迹是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工业旅游资源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农业旅游资源是农业文化的载体,旅游设施与旅游环境一般是本土文化的载体;旅游企业是文化的经营者,不仅需要进行文化的保护,而且需要进行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也更需要进行文化的建设与创造。显然,旅游三要素都与文化密不可分。
2.文化的旅游价值
对文化的理解比对旅游的理解更为困难。在西方,经历了从“外在自然的人化”(Culture,耕耘田园,培养植物)到“内在自然的人化”(Education,耕耘智慧,培育精神)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代,主要指社会人伦,如《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曰“凡武之地,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无论怎样,对文化涵义的理解都离不开几点,即文化内容是人类创造物与社会现象,非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文化形式或要素包括了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或物质、行为、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来自传统的积淀和群体的认同;文化的所有者与享用者属于群体,其中民族是最基本的文化单元。通常对文化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文化指人类对世界的改变,包括人对自然、社会、自身的改变,不论是显形的还是与隐性的,也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狭义文化指人类精神,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对而言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实验3水稻幼苗分化发育过程的观察.ppt
- 实用文本在长距离、虚-实-分析结构、一般意义上读取高频测试点2.ppt
- 实验三-四大麦小麦大麦黑麦燕麦.ppt
- 实验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培训内容.doc
- 实验室安全问题库-有一个答案.doc
- 实验心理学第八章第6节情绪记忆.ppt
- 实验设计4 6.doc
- 审查河流控制和工程沉积物资料.doc
- 审查港口系统的说明.doc
- 学科近视与生活第五级综合实践.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