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新闻混沌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社会新闻混沌分析

现代社会新闻乱象分析 侯朝峰 新闻以把新信息传达给受众为己任,既担负着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责任,又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它的存在,能够使人们快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周围发生的事件,打破人们因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相对狭隘的圈子,把人们融入到整个社会潮流中。正是由于新闻的这种特性,才使得新闻备受人们的青睐和关注,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窗口,从而确立新闻在世人心中的地位。然而,自从有新闻那天起,它便裹挟着虚假的音符扑向人类,误导人们的视听、摧毁新闻的本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大量虚假新闻不断出现,虚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手段,以最大限度吸引受众为噱头,以制造轰动效应、获得最大的利益为目的,严重扰乱了人们的视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乱象。   一   现代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存在新闻的混乱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虚假新闻具体指未能真实反映事物本质的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真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①虚假新闻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周麟之指出南宋时期的小报报道“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彰显出虚假新闻的渊源。新时代背景下,虚假新闻表现为花样繁多的样式。   第一,新闻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编造新闻。曾经轰动整个中国的“华南虎照事件”,表象是个别记者受利益驱使,虚构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新闻”,其实质则是当地对巨大的旅游经济的期望使然,是经济利益催生了假新闻。由此可见,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以此为目的而编造的虚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的乱象之一。   第二,因为屈从于压力等因素,从业者隐瞒事实真相,编造新闻。此种假新闻以山西矿难后的“封口费”事件为代表。山西矿难后,从业者不是以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引导舆论,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然后昧心地瞒报事故的程度,缩减矿难的死亡人数。此类新闻彰显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性的丧失,为新闻事业平添了一道耻辱的烙印。   第三,为着某种目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虚构新闻。2010年,玉树地震, HYPERLINK /GB/22114/54623/index.html \t _blank 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经查证,玉树抗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死亡,搜救犬的动人事迹发生于四川汶川地震中。显然,这是个别记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结果。   第四,因为政治的需要,新闻人对典型事迹任意拔高,虚构新闻。对此,人们从《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可见一斑。   第五,因为从业者责任心不强,以及对事实真相调查不实或道听途说而导致新闻失实。2010年7月27日环球网报道美韩军演时,中国空军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上空,后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证实,这则新闻纯属子虚乌有,是未经任何核实、捕风捉影而予以报道的假新闻。   第六,新闻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任意地对事实加以想象,添枝加叶,导致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一方面是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合理想象”,它使原本感人至深的英雄业绩和行为,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使原本值得人们铭记的英雄形象,笼罩了淡淡的阴影。   从以上分析,人们不难看出由于虚假新闻的“假”各有不同,导致了新闻乱象的复杂而多变。但不管何种新闻乱象,无不违背了新闻的精神本质——真实,背离了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永远坚守的真实原则,摧毁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它警醒人们在新闻事业艰辛的道路上,应坚守新闻的真实原则,恪尽职守,远离虚假新闻,消弭新闻的混乱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人们追根溯源,认清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产生的土壤,才能杜绝新闻乱象的发生。基于此,人们有必要探究和梳理虚假新闻产生的各种因素,以便防微杜渐,净化新闻环境。二   毋庸置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具体表现为,除传统媒体之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诸如 HYPERLINK /GB/22114/57873/index.html \t _blank 博客、手机短信等多种 HYPERLINK /GB/index.html \t _blank HYPERLINK /GB/index.html \t _blank 传媒方式,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宽,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也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时间新闻造假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虚假新闻之所以如此泛滥,不仅有新闻发布者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梳理产生虚假新闻的深层原因,对于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