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近两年,国家政府在两会上不断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综合国力包含丰富内容,着力提升软实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综合国力 孔子学院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后,中国社会有关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软实力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概念还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软实力在中国浮出水面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提高。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现实情况,具有国际竞争意味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进入了中共十七大报告。自此,软实力成为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文化到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国人的共同话题。而近两年,国家政府在两会上不断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综合国力包含丰富内容,着力提升软实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什么从国内到国外各个国家如此强调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影响?我们且看一个有趣的例子。当年有人在德国时曾看过这样的报道:1989年,数以万计穿越柏林墙、逃离原东德的人们中,竟然有一大半是被西德肥皂剧中所表现的绚丽生活所吸引。“我们到西德也会过这样的日子吧!”他们带着美好的憧憬离开了自己的家,冲破了柏林墙,并造成了东德的崩溃。这或许多少有些夸张的意味,但是不难理解,分治后的东德和西德随着时间在文化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其间的优略致使东德民众在精神文化层面上选择了西德。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和如今平环境下正是各国角力所最求的,可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华文明与文化软实力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巴比伦文明乃至世界上所有其他古国的文明相比,是唯一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生命基因,是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实力更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2006年来华访问时说,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很受欢迎。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据统计: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京召开,向全球25所“孔子学院”授牌。至今,“孔子学院”已发展到123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2006年增长3倍;2004年,中国派出69个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应需求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已有八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已然掀起了一场学习汉语的热潮,而其在无形之中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语言推广是世界各国提升自身“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华民族要想走向世界、更好地参与合作和沟通,推广语言是实现这一步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海外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地建设正是国家为了适应了全球化、开放性、世界性文化的共融这一当前现状做出的战略选择。 挑战与问题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逆差严重 越过跨文化障碍,加强中国对外交流,是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但由于跨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的文化逆差严重。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德国引进504种,输出20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14。同一年,我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220万美元,进口总额2136万美元,逆差近10倍;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总额2546万美元,进口总额1.6亿美元,逆差为6倍。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影片出口则屈指可数。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 韩国服装、韩国电视连续剧、韩国歌舞被称为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