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分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分析技巧型试题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步步高P159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总结 多读 多品 多想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主要指怀古诗的整体表现手法。 用典抒情 主要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 辨析四、借古讽今与用典抒情(步步高P164)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注 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②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步步高164页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的。 (2)词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 (2)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 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三课时 描写手法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 见《步步高》P157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步步高P157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见步步高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分类: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反衬手法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细节描写 概念:是对古诗词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处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步步高P1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词根词缀记忆法超好用词汇记忆法汇编.doc
- 词汇——各国货币汇编.doc
- 词学基本常识概说汇编.ppt
- 诊断学(diagnostics)(视触叩听)汇编.ppt
- 词的起源体制与早期词汇编.ppt
- 诊断学常见症状汇编.pptx
-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案汇编.doc
- 词类活用(鸿门宴为例)汇编.ppt
-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汇编.doc
- 诊断学(diagnostics)(一般状态)汇编.ppt
- 海洋牧场数字化管理在渔业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报告.docx
- 全球AI芯片产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白皮书.docx
- 2025年一级飞行员考试真题带答案.docx
- 2025年财富管理行业报告: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创新.docx
- 智能项链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分析报告2025.docx
- 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塑造与2025年产业集聚的产业链延伸与创新报告.docx
- 食品饮料行业数字化营销与电商运营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零售行业会员体系创新与复购率增长趋势分析.docx
- 工业领域CCS技术应用案例:2025年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制造业:制造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