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实用)汇编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感(触)觉 (三)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描、衬托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例1、(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海南、宁夏卷】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例题2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写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 的明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的静态。 三、四两句描写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表现了雨后池上的清新活泼动态之美。 整首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富于动静变化之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诗人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眼前景物的喜爱之情。 ? 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⑴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而下地写景; ⑵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 ⑶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 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 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图景。(隐隐约约地看到作者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实战演练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 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 实战演练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实战演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用语言概括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答: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