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七情致病的条件 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 引起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 致疾病的发生 由于七情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病由内生--内伤七情 1、情志异常变化是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 2、个体耐受、调节能力 *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不同的情志变化←→脏腑气血的变化 七情以脏腑的气血阴阳精津等为物质基础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附:七情内伤的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 2、疾病因素 3、体质因素 * 情志致病约占病因的7.9% * 怒 思 悲 忧 喜 恐 惊 *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 3、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 1、怒则气上:过度愤怒→肝气逆而上冲,血随气逆 2、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3、悲则气消:过度悲忧→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4、恐则气下:恐惧过度→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5、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6、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脾气郁结 * (一)水湿痰饮 病理产物 致病因素 四、水湿痰饮、瘀血 1、相同点:皆为阴邪 都是津液代谢障碍停留于体内的病理产物 2、不同点:同源而异流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 1、湿:多呈弥散状态布散全身,其性粘滞、重着 2、水:质地清稀,多溢于体表肌肤 3、饮:质地较清稀,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 4、痰:质地较稠浊,可随气流行,外而皮肉筋骨 内而经络脏腑 有形之痰: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 无形之痰: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中的痰液 * 痰的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阻滞气机 阻碍气血 痰阻经络、筋骨 瘰疬痰核,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或半身不遂 痰阻于肺 胸闷、咳嗽、喘促 痰阻于心,心血不畅 胸闷,心悸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浊上犯于头,阻滞清阳 眩晕,昏冒,头重头胀 痰气凝结咽喉(梅核气) 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易扰乱神明 痰迷心窍 神昏,痴呆神志失常 精神不振,甚则发狂 痰火扰心 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癫狂 痰蒙清窍 头昏头重,精神不振 多见滑腻舌苔 *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 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 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血液停滞于体内又能导致新的病变,而成为继发病因 二、瘀血 * 外邪 情志 饮食 劳逸 外伤 外伤—络伤血溢 气虚—气不摄血 血热—迫血妄行 损伤 机体 血离脉道 停积体内 气虚—血行无力 气滞—血行受阻 血寒—寒凝血滞 血热—煎熬粘滞 血行不畅 阻滞脏腑经络 瘀 血 1、瘀血的形成 * 2、瘀血的致病/症状特点 疼痛 多为刺痛/绞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肿块 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外伤性) 在体内多为癥积(质硬、压痛) 出血 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望诊 颜色 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皮下紫斑;久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脉诊 涩、迟、弦、结、代 * 皮肤瘀斑瘀点 肌肤甲错 * 附: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血瘀←→气滞 (2)影响血脉运行:局部或全身气血运行失常 (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4)部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为有形之邪 * (一)饮食失宜 (二)劳逸失度 (三)外伤 (四)寄生虫 (五)先天因素 其它病因 * 劳逸失度 过劳 饮食失宜 饥饱失常 过饥,过饱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寒热、五味、肥甘 过逸 劳力过度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久坐伤肉 劳神过度:久视伤血 房劳过度 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久卧伤气 * 外 伤 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 烧烫伤、冻伤(全身、局部) 化学伤、溺水、雷击伤、虫兽伤 蛔虫、钩虫、蛲虫、绦虫 疟原虫、血吸虫 虫积 先天因素 指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病因 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某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的致病因素 寄生虫 * 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 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第二节 发病原理 *阴平阳秘: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 *发病: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了各种临床症状 正邪相搏--邪正盛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