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方法.doc
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112-01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4.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方法
对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上的沟通,知识上的传递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40分钟。因此在研究教学改革、教育方式等方面时,着手于?@40分钟的合理利用和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授知识应当作为一个重点研究方面。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思路,沿着他们的思路通过有效地提问进行引导,自然而然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效果。然而这种有效地问答如何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一些方法来达到。
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通过对十字诀的具体实践,提问的方法可以有如下的解释:
1.假,就是“假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问答学习。对于假如这个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就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背其道而提问,从而得到与我们要证实的结论相违背的结论。例如我们在学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有一条定理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在引入和学习这条定理,与学生互动式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假如存在同一直线上有三个点,我们能由此确定一个圆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动手实践,最后通过多人实践我们发现无法由存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自然退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才能得到一个圆。
2. 例,就是“举例”。通过很长时间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课堂上能够多举一些学生平时常见的例子,对于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效。多把数学与生活实际事例相联系不仅能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导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时,拿生活中许多我们常见的图形来进行举例,会发现许多常见的图形和标志就是我们所学的中心对称图形。
3.比,就是“比较”,比较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学习,更加能够加深理解新知识。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我们也应当抓住这个重点进行实践。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不用再费时讲解方程的概念。可以借已经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提问,自然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性质。
4. 替,就是“替代”,即用什么可以替代所学的知识点。
5. 除,就是“除了……还有什么”。
6.可,就是“可能”,可能会怎样。
7.想,就是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8.组,就是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情况。
9.类,就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以上4~9这些方法,可以归结为最终目的都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探究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也将作为一个重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死板的照抄书本,以书本为全部。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对于求解的内容有很多中方法。如题: 在RtABC中,∠C=90O,AC=2,BC=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在求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边长也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B?(或A?)的正切值再求出B?(或A?),再用余弦或者正弦求出AB边长。
10.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责任编辑 曾 卉)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