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doc

  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   摘要:日本动漫作品中有着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被称为“漫符”。以鼻子、眼睛、吐息、汗、泪、数码脸孔等元素构成的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所进行回应的过程。   关键词:漫符 表征   动漫作品是在“画的活动”理念上产生的。日本动漫具有着漫画、动画不可分的特性,其相互之间的紧密关联不仅仅表现在产业链上的相互依存,更表现在表意技法上特征性的衍变互动。继日本“漫画评论第一人”夏目房之介对漫画表现方式与“文法”的研究之后,四方田犬彦将这种动漫创作中所表现的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统称为“漫符”。日本动漫作品中“漫符”的衍变与发展历程,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进行回应的历程。   在日本动漫的“漫符”中,身体比例、毛发颜色以及服饰等元素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题材定性,但仍然是辅助人物形象设定的装饰性要素。最主要可以作为日本动漫代表性表征的“漫符”是鼻子、眼睛、记号式线条以及脸孔的数码化。   鼻子——被无视的表征符号   在以线条表现为主的日本动漫作品中,人物形象留给观者印象的几乎无法直接联系到鼻子,鼻子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人物五官的完整,有时甚至被完全忽略。如《樱桃小丸子》登场人物的姿形由比较单纯的线组合而成,头部基本上是正面对画面,鼻子被省略,整个脸部承担感情表露的是眼与口的简单变形。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因鼻子无足轻重而忽视,只是为了更好地强调眼睛与嘴巴的表征特色。其实,在日本动漫“漫符”的发展历程中,鼻子却是发展变化极为丰富的元素,具有独自的发展衍变过程,并发生着系谱的进化。   20世纪50年代占主流的画法,是如同小豆子一样的圆鼻子,一侧有小开口,如武内纲义的《赤胴铃之助》(1954)和手冢治虫在1956年发表的作品《肯一探长》等。①手冢曾自己承认,这种圆鼻子其实是受迪士尼公司的著名卡通形象“米老鼠”的影响,②而这种影响又潜移默化地带给了手冢同时代及之后的大批动漫作家,形成了日本动漫50年代前期最为主流的鼻子表述方式。50年代后期开始,受迪士尼主流动画中优雅而成人化的主人公形象影响,又尖又高的鼻子在日本动漫作品中渐渐出现,主人公的脸开始由圆变长,鼻子有了鼻筋,脸孔也开始有了某种成人气。虽然这种鼻子还未形成大范围的普及,但已经引起动漫作家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横山光辉的《伊贺的影丸》(1961年~1966年连载)。而这种倾向也正是为了迎合日本即将到来的全民动漫时代。   60年代从迎来最初繁盛期的少女漫画开始,人物脸孔开始呈现史无前例的装饰性:长长的头发、巨大的眼瞳以及具有优雅曲线的鼻子,再加上画面上时时附加的不知来处的花朵,创造出一个充满异常梦幻美意境的画面空间。从前的尖鼻子开始显著退隐,代之为具有东方魅力的令人心碎的低鼻子,鼻梁、鼻穴也全部消失不见。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动漫进入自主创作改进期,逐步摒弃了从前照搬或模拟美国动漫的传统。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依据年龄、性格变化的鼻形塑造,如柳泽公夫的《飞翔搭档》(1978),从孩子气十足上翘而圆润的鼻子到代表坚毅性格的直线鼻筋、以优美弧线暗示性魅力的长鼻子以及表情变化时忽略鼻子存在的情况都存在。   进入80年代,鼻子更多的感性特征再度被忽略,鼻筋消失,仅剩一小段小小的鼻翼弧线甚至一个长点而已。而9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作品中的鼻子表现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可以随意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表情,对其或忽略,或简化为两点,或保留鼻筋弧线,或只表现鼻翼(简略线条,或按解剖学角度的鼻翼表现等),也更成为日本动漫作家的个性表现特征以及人物形象主要特征之一。   眼睛——最重要的表征元素   眼睛作为“漫符”中最为重要的表征元素,具有其他器官无法比拟的传情特征,而且更为细致地分化为各种复杂而微妙的表意形象,如兴奋、恐怖、悲叹、疑惑、惊愕等。眼睛从组成上说分为眉毛、睫毛、眼睑、眼白、黑眼珠、眼周围的皮肤褶皱几要素,依据要表现的情感而外在体现为全部表现或简略甚至省略的表达方式。   眼睛是日本动漫作品中最具日本特色的“漫符”之一。从最开始的对于迪士尼的模仿到创造,日本动漫形象眼睛的“日式”符号化塑造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数少女漫画开始的对于眼睛的表现。1958年的《白蛇传》还是明显地借鉴迪士尼的塑形感觉,特别是对于眼睛的处理更残留着《白雪公主》般明显西化的特征。而从水野英子的《银色花瓣》(1959)开始才出现了日本少女漫画特色的夸张眼睛:与脸庞不相称的巨大的黑眼珠闪烁着十字形光辉,不仅具有某种高贵的气质,更让人物呈现出冥想的灵动。渡边雅子的《王女美奈子》(1963年~1965年连载)则进一步将眼睛的特征强化,不仅是黑眼瞳突出而醒目,而且加入了双眼皮和长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