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中药归经与方剂归经
中医杂志 2010年 6月第 51卷第 6期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0,Vo1.51,No.6
· 医史文献 ·
明代 中药归经与方剂归经
赵 艳 朱建平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11号,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摘 要]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的定位、定向理论。明代中药归经在继承金元时期药物归经学说
的基础上又有发展 ,众多医家对 中药归经进行 阐述与发挥 ,并 出现 了方剂 归经 。
[关键词] 明代 ;方剂学;中药归经 ;方剂归经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 ,趋 向于某脏腑、经络 ,或特 使”,正式把归经作为药性的主要 内容加 以论述。在 《脏
定部位的定位 、定向理论。归经学说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 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中,更是以脏腑为纲、标本为
基础 ,以所治病证为依据,在 《黄帝 内经》、《神农本草 目而分类论药 。其后 ,王好古继承发展了张氏理论 ,《汤
经》等书中已露端倪;金代张元素认为,制方时应 明确 液本草 》一书载药 244种 ,有 “人”、“走”、“引”经字样的
各药之长,使之各归其经,方能更好地发挥效用 ,实为 中药达 8O多种 ,其 中涉及有关 “归经”内容的中药 已达
创见 ;至明代,中药归经理论进一步发展 ,同时 出现 了 147味之 多,而用经名 皆为 “太 阳”、“太阴”、“少 阳”、
方剂归经 。 “少阴”、“厥阴”、“阳明”而定位,标 志着此时期系统的
I 明代以前的中药归经 归经理论 已确立 。
中药归经在 《黄帝 内经》中已有萌芽 ,《素问 ·宣明 2 明代中药归经
五气 》指出:“五味所入 :酸入肝 ,辛入肺 ,苦人心,成人 明代 中药归经理论继续 向前发展,以刘文泰 《本草
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灵枢 ·九针论 》也有 “酸走 品汇精要》、李时珍 《本草纲 目》、李中梓 《雷公炮制药性
筋,辛走气 ,苦走血,咸走骨 ,甘走 肉,是谓五走也”的论 解 》、缪希雍 《神农本草经疏》、李中梓 《本草图解 》等为
述[2]。此外 ,在 《素问》与 《灵枢》的其他有关篇章中,也 代表 ,阐述有关归经理论 ,并倡导研究归经理论应遵循
有不少类似的论述 ,均从不同的角度 ,阐述了药物性味 “发明经 旨,适当于用”的原则 ,促进了归经理论在临床
与不同脏腑、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后世归经学说的 上的广泛应用。
创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对 张元素等人 的药物归经理论极为推崇 ,
宋代寇宗爽 《本草衍义》指出了一些药物的归经和 在 《本草纲 目》序列中,采录张元素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
引经报使作用 ,如他在论及 “泽泻”时说:“张仲景八味 式”以及李呆、王好古的归经用药方法 。于 “历代诸家本
丸用之者 ,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 ,别无它意 。 草”中盛赞张元素 日:“自成家法,辨药性之气味、阴阳、
这大概是用 “归经”字样之最早记载。 《苏沈 内翰 良方 》 厚薄、升降、浮沉、补泻 、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 ,
等 同期著作 中,亦有 “某药入肝”、“某药入肾”的记载, 立为主治、秘诀 、心法、要 旨,谓之 《珍珠囊 》,大扬医理 ,
虽然内容不甚系统和深入 ,却反映 了两宋时期对药物 《灵 》《素 》之下 ,一人而已,,C42。
归经的认识水平 。 李时珍对药物归经学说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
金元时期,医学的发展推动了药性理论的研究 ,其 展 ,指出同归于一经 的药物有人气分、人血分之不 同,
中对药物归经理论做出巨大贡献者 ,当属张元素。他在 如紫草条下日:“紫草昧甘咸而气寒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