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儿童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原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儿童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原因.doc

  浅议儿童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原因 【摘要】 目的:了解门诊调剂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50例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及产生的后果。结果:门诊处方差错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型: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调剂差错14例,占28%;因药品名称、包装相似导致的差错19例,占38%;药师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的差错17例,占34%。结论:杜绝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是长期的工作,应加强防范意识。 【关键词】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防范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rrors made in prescription distribution for the outpatients and explore possible improvements in its qual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ze ade on the 50 cases of mistaken prescrip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during the years of 2003~2007. Results: There ajor causes leading to the faults: among all the 50 cases, 14 cases (28%) resulted from the physicians nonstandard hand miscarrying out the dispensing regulation; 17 cases (34%) from negligence in examing of th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s: It requires longterm effort to get rid of the errors in prescrip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and so an aong the pharmacists. [Key easures 由于儿童专科医院门诊药房具有处方量大、药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如何避免处方调配差错,是每一位药剂人员最值得研讨的问题。门诊取药是患者就医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医院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笔者调查分析近五年来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案例,以引起注意,加强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于我院药剂科的差错记录。 1.2 方法 整理2003~2007年五年来门诊差错处方共50例,分类整理后进行相关类型的数据统计分析。依据《处方管理办法》[1]对门诊处方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近五年来各类门诊处方差错类型如表1所示。 2.1 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 2.1.1 处方前记不全 处方前记包括科别、患者姓名、性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就诊时间、患者年龄、临床诊断等,但在我院的门诊处方上有一部分内容医师填写不全。有些项目如年龄,临床诊断不填写,药师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有些项目不填写,虽不影响用药,但给患者取药带来不便,增加医患矛盾。如我院的磺棕合剂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编号,处方时编号应与年龄相符。表1 2003~2007年门诊处方差错 2.1.2 剂型、规格、浓度缺乏 如双氧水不同浓度用作不同用途,而不写清浓度的处方很常见。 2.1.3 药名不规范 有些医师图方便将药品名称不规范缩写,如地塞米松简写成地米等。 2.1.4 用法不正确或不清楚 把每日1次用量的药物误用为每日3次,需作皮试的药物,处方上交代不清楚等。 2.1.5 处方涂改未签名或字迹潦草 因医师处方字迹潦草,将“再奇”写得模糊不清,规格也写成“再克”的规格,药师和收费人员都误看成“再克”发出,当病人拿到药后到医师处询服用方法时,才发现差错,及时纠正,未造成事故。 2.2 因药品名称、包装相似导致的差错 药名接近、药品包装相似都易造成差错。如将“丽珠得乐”误发为“丽珠星”,将“薄荷油滴鼻液”误发为“酚甘油滴耳液”,将“卡舒宁”误发为“申捷”等。另外,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的交代及药袋书写或粘贴标签时产生的差错也较多。 2.3 药师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的差错 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1]。如医师将磺棕2号误写为磺棕6号,发药人没注意核对患儿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