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1 - Rhino Resource Center.PDF

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1 - Rhino Resource Center.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1 - Rhino Resource Center

第 42 卷  第 3 期 古 脊 椎 动 物 学 报 pp. 177~192          2004 年 7 月 ERTEBRATA ALASIATICA             figs. 1~5 V P 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1) 邱占祥 王伴月 邓 涛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 ) 摘要 : 描述了 2 种巨犀化石 :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e 和牙沟副巨犀 (新种) ( Paraceratherium yagouense sp. nov. ) 。新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小 ;上颊齿齿冠高 ,有薄 层白垩质覆盖 ;DP2~M1 反前刺大 ,原尖后收缩沟明显 ,次尖有深的前收缩沟 , 中谷和后凹中 常有附属小柱等。巨犀的演化历史可能比过去想象的更复杂。Indricotherium 、Dzungariotherium 和 Paraceratherium 为代表不同进化水平和支系的 3 个属 ,不应合并为 Paraceratherium 一属。牙 沟含巨犀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 关键词 : 甘肃省临夏盆地 ,渐新世 ,巨犀 ( ) 中图法分类号: Q915. 87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3118 2004 03 - 0177 - 16 1  前言 临夏盆地巨犀化石的首次报道见于邱占祥等“甘肃东乡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 ) 一文 1990 。化石是从东乡族自治县药材收购站收集的 ,据称来自椒子沟的底部 ,祁牙村 附近。巨犀化石共有十几颗下颊齿 ,其中只有属于同一个体的p3 和p4 保存较好 ,被鉴定 为 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e 。由于在一起收集到的化石中有一段象的门齿 ,这个地点的 地质时代当时被推测为早中新世。 2002 年 7 月底邱占祥、王伴月在检查和政县政府征集的马占龙家的“龙骨”时 , 发 现其中有保存相当完好的巨犀化石 ,不但有较多的上、下颊齿 ,而且还有头骨。同时发 现的还有查干鼠、鬣齿兽、巨獠犀、爪兽等。经过调查了解 ,证实化石来自东乡族自治 县东塬乡的牙沟。但在牙沟没有发现任何象类化石的踪迹。牙沟距椒子沟很近。经 沿层追索 ,证实牙沟和椒子沟的化石产于同层 , 即椒子沟组下段的褐黄色砂砾岩。在 椒子沟收集到的一段象牙门齿很可能是从上覆地层的化石中混入的。椒子沟组下段 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渐新世 ,而不是早中新世。巨犀是这批化石中数量较多而保 存较好的 ,对于了解临夏盆地的巨犀化石的性质和含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具有重要意 义。 ( ) 本文暂采用 Gromova 1959 对巨犀类颊齿冠面要素所建议使用的术语。其中下颊齿 的下后脊系指由前、外和后三部分组成的U 形脊。 ) ( ) (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编号 : KZCX2 - 103 资助。  收稿日期 :2003 - 12 - 26 178 古  脊  椎  动  物  学  报              42 卷 2  化石记述 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e Qiu ( = Chiu) , 1973 ( 图 1~3 ;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