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走出“四重四轻”的误区.docVIP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走出“四重四轻”的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走出“四重四轻”的误区.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走出“四重四轻”的误区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特征。在实施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实施的载体、效应、策略以及资源方面的差异,以致出现了误区,具体体现为“四重四轻”:重实践轻文本、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重现存轻开发。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载体;活动效应;活动策略;活动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31-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课程改革发展的产物。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突出“活动”两字,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真正实现“做中学”,从而积淀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方式多样、内容广泛,但由于地域、校际及学生个体差异,加之该课程缺乏相应的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误区。要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取得效果,就必须走出误区,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才能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   一、实践与文本并重   当下,开展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普通的方式。课上,学生实实在在地“做”,情趣高涨、参与度高,场面热火朝天,师生忙得不亦乐乎;课后,笔者询问学生的感受,大多是“好玩”“过瘾”。至于活动的意义和收获,多数学生却回答不上来,可见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就是重实践、轻文本现象。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文本的参与。   首先,文本阅读是一种理论学习。文本是导引,也是方向,教师要注意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并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及相关手段,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并达成预期活动目标。   其次,文本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在活动课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对教材进行改造,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信息和生活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如湖北省荆州市江陵?h马家寨乡小学开展的“长江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安排了参观、访问、绘图等,将地理、语文、社会、环保等知识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保护“母亲河”的综合采访中,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人们对破坏长江母亲河环境等不良行为的愤怒,并要求保护和请愿。这样言行一致,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再次,文本要能调动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择的活动或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是首位,但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为什么感兴趣。对比,可在每学期开学时就印发调查表,让学生选填自己喜欢的、想研究的问题,如三年级有《小学生玩具情况调查与分析》、四年级有《小学生课外书籍情况调查》、五年级有《小学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查》、六年级有《本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与分析》等课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且主题简单,学生易活动、易实践,做起来积极性高,活动效果也很显著。   二、预设、生成并重   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而是一种建构。“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首先,生成需要预设。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课堂按课前预设进行,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担忧学生一发不可收拾,使课堂呈“无序”状态,影响活动进程。其实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活动课中只有多些生成,课堂才有生机,学生才能畅所欲言,自主独立。   其次,预设不等于生成。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尤其对于活动最终的成果评价要求要低一点。鉴于小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限制的情况,教师对每一次活动最后取得的成果可以不做严格要求,而强调参与、体验、动脑、动手、动笔。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只有长期坚持下来,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品质、意志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内、课外并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大部分课程都应在室外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大自然,使课堂有活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血吸虫的危害,教师就可组织找钉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室内、书上找与到田沟、渠边找进行对比,这样,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课程内容越贴近生活和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   再如,有关自然环境,如黄豆发芽试验、养金鱼、气象天天记录后的思考等;有关科技小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