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家乡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泸溪家乡介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的西北门户,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辖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7个县,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首府吉首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盘瓠文化 盘瓠神话不仅在《风俗通义》、《搜神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记载,而且至今在中国南方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且作为始祖或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清《一统志》、《辰州府志》、《泸溪县志》等均记载着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为湖南泸溪。在瓦乡人聚居区沅水流域的泸溪、沅陵、麻阳至今还流传着盘瓠神话。 泸溪椪柑 泸溪椪柑是中国椪柑之乡——湖南湘西州泸溪县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椪柑。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 廷贡品,解放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八十年代,由泸溪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1990年获湖南名牌农产品称号;2003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荣获中国特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199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泸溪县于2006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国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2007年荣获“中国椪柑之乡”、“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达标县”、“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殊誉。泸溪椪柑具有早结、丰产特点。一般单果重130克,果肉橙红色,汁多籽少,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泸溪椪柑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还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牌农产品”和金奖、银奖等。 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核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花蕊部分是坚硬的硅制燧石,花瓣是由方解石晶体组成,存在于迄今二亿年前的早二迭流栖霞浅海和沉积灰岩层中。菊花石石体面呈灰色或黑色,石中显现出一朵朵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天然白色花酷似菊花,因而得名。   因泸溪碳酸钙制岩分布较广,故在很多地方都发现有菊花石。其主要分布地是在浦市的高山坪灰洞坳岩门溪,浦市的麻溪口,白沙的岩头洞等地也有发现。泸溪菊花石是古时当地人在山上劳作时无意中发现的。它与众不同,石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瓣,夺趣天成。于是,人们将其当作珍物取回,供奉于家中厅堂,或者陈设于书案。偶尔也有人当作珍品送友或变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拓荒者的增多,部分识货的政客、商人或分或买,将菊花石运往外地,雕刻创利。在泸溪菊花石外流的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这种岩石的珍贵所在。?   七十年代初,泸溪二中周建兵老师(岳阳籍),利用他掌握的知识、雕刻技术及在外所见,在课余时间到灰洞坳取菊花石琢成砚池和其他器皿,赠送亲友,深得好评。后求赠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同事和当地有雕刻艺术的人也纷纷向他求师学艺,自那时起,泸溪菊花石雕在泸溪二中及周边开始兴起。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中开办了两个菊花石雕职教班,学员达60多人。自此分散作业的单独艺人开始组成集群,成立菊花石雕作坊或工作室,并培养出了一批菊花石雕刻艺术高人,如李维杰,邓击发,余军,刘明生,李卫国,梁铁等。   通过艺人们几十年的雕刻创作,石雕工艺由原来的浮雕和半浮雕发展成现今的园雕、镂空雕、透雕等。雕刻艺人利用花纹特点,找出花团,理清花瓣,添枝加叶,把分散零星的花朵连接成有机整体,雕出生机勃勃的形态和独一无二的珍奇怪石,深得人们喜爱。雕刻大师李维杰老师在95年雕出的砚台被赠送给尼泊尔国王。2004年李维杰老师的作品“九龙宝瓶”被评为全国菊花石雕金奖 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俗称辰河戏,产生于明初。辰河高腔是辰河戏四种声腔中的一种。辰河高起源于江西戈阳腔,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初随着湘西第一商埠浦市的不断发展和繁华, 由客商和移民将其传带入辰河地域。后经与当地方言、民谣、宗教等的长期融合,形成独具魅力的曲牌体声腔艺术。辰河高腔是当时沅水流域唯一的一个大剧种,有大小剧目400余个,多出自于传奇故事,且曲牌繁多。如源于佛经中的《目连戏》是描写目连救母的故事。而自古沅水流域信奉鬼神,故古辰河民间祭祀活动盛 行,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目连戏》成为辰河高腔的代表作品。《目连戏》成为了辰河高腔的代名词。 辰河高腔比西方国家的意识流艺术还要早,辰河高腔《目连戏》有 48本,原本在河堤上搭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