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影响上肢伸手触碰运动:三维运动检测及表面肌电分析汇编.docVIP

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影响上肢伸手触碰运动:三维运动检测及表面肌电分析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影响上肢伸手触碰运动:三维运动检测及表面肌电分析汇编

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影响上肢伸手触碰运动:三维运动检测及 表面肌电分析 李丽芳,毛玉瑢,黄东锋,李 乐(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 引用本文:李丽芳,毛玉瑢,黄东锋,李乐. 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影响上肢伸手触碰运动:三维运动检测及表面肌电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2):6357-636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2.019 ORCID: 0000-0002-9340-9061(李乐)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运动轨迹比:上肢末端手部0标记点从起点到触碰终点的实际运动轨迹长度除以两点的直线距离,用于定义运动平滑度。运动轨迹比越小越接近1,表示运动轨迹越值越平滑,运动质量越高。 弹道式运动:快速运动比常速运动完成时间缩短,运动轨迹更接近弹道式运动,轨迹更直,因此需要更高级的运动规划和执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运动的起始也需要更大的力,这在运动学上由最快速度增大反映。 摘要 背景:三维运动检测加表面肌电分析不仅能定量客观地分析上肢运动功能,对探讨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的因素和机制也有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运动速度和目标位置对上肢伸手触碰运动的运动学及肌肉活动的影响。 方法:12名正常年轻人用右手分别以正常速度和最大速度触碰对侧、中间、同侧3个不同位置的铃铛, 采用英国Vicon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Noraxon公司的无线肌电图机同步采集运动学及肌电数据。 结果与结论:①快速运动时轨迹比小于常速运动(P 0.001),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峰值时间百分比大于常速运动(P 0.001);②三角肌后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收缩比常速运动时增强(P 0.001);同侧伸手运动中,三角肌前部肌肉收缩水平低于伸向对侧(P=0.001)和中间(P 0.001),三角肌后部肌肉收缩水平高于伸向对侧时(P=0.019),肱二头肌(P=0.039)和肱三头肌(P 0.001)肌肉收缩水平高于伸向中间。③结果说明,快速运动可以更好地激活肌肉,且运动速度加快、轨迹变直,运动质量提高;同侧运动对三角肌后部、肘关节肌肉的激活增大,而对侧运动更多地激活三角肌前部,不同目标位置,肌肉激活模式不同。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伸手运动;上肢;运动学;表面肌电;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手;上肢;运动活动;肌电描记术 主题词: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3139);广东省产学研项目(2013B090500099) Velocity and target location influence the upper limb reaching movements: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urface electromyograph Li Li-fang, Mao Yu-rong, Huang Dong-feng, Li Le (Guangdo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ree-dimensional (3D) motion analysis system combined with electromyograph cannot only objectively analyze movement function of the upper limb, but also exert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ing the exercise-related factor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ovement velocity and target location on 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ity in upper limb reaching. METHODS: Twelve healthy you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