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汇编
公德缺失现象 公德缺失现象 公德缺失的后果(车祸) 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定位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请看比较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特点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的正是“小国寡民”条件下公共生活的基本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得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来吧抱抱”,“来自陌生的关怀” “我与陌生人有个约会”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想想在独居的农村生活与人群繁多的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对有何不同?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之于社会, 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延伸阅读 ”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础保证 一个中国人去德国经历过这么一件事,让人听了很受震动的。他去德国出差,在当地的办事机构的同事们就接待他们,去饭店吃饭,他就发现,别人吃饭很安静,唯有他们这一桌比较吵闹,临桌坐着几个老太太,于是就提醒他们安静一些。因为这不是在自己家吃饭,这是公共场所,会影响别人的。同事为了表示接待的热情,点的菜比较多,结果没吃完,剩下了。他们正打算走,那几个老太太又过来了,为什么呢?说他们不应该剩下这么多菜,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剩下菜是个人的事,花的是自己的钱,跟别人没关系。但是德国人的观念不一样的,你虽然是自己花钱,但浪费的是大家的资源,不是你个人的事情,所以他们觉得有义务制止,结果中国人就觉得他们多管闲事,还吵了起来。对方很生气,打电话叫来警察,警察来了以后给他们开了一张罚款单,在德国法律规定浪费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这群人很受教育,感到很惭愧,这个中国人回来后还把这张罚款单复印了,分给朋友们,并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叫一张发达国家的罚款单。在这里,节约不只是个人的私事和美德,而是成为了一种公共道德,甚至是法律要加以约束的。可见,活动场所的改变使得节约这样一种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 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公共生活中依然可以见到一些公德缺失的现象。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你对此如何看待?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含义、特点及作用 1、 社会公德的内涵 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公德的性质 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德具有一种场所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