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眼底观察系统的应用.doc
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眼底观察系统的应用
【摘要】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后段的玻璃体手术,术中需借助角膜接触镜/非接触镜才能观察眼底。现对不同的眼底观察系统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眼底观察系统;视网膜脱离
Abstract Retinal detach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linding diseases. The contact lens or noncontact lens s are revie; retinal detachment
0引言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传统的眼球外的手术方法对较简单的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达90%以上,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传统巩膜手术的解剖复位率不到1/3,近十多年来,由于眼科显微手术、玻璃体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玻璃体填充剂的应用,使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解剖复位率可提高到60%~90%。后段的玻璃体手术,术中需进行剥离视网膜前膜、视网膜切开、气/液交换、眼内光凝等高精度操作,需借助角膜接触镜/非接触镜才能观察眼底。现对不同的眼底观察系统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1常用的几种眼底观察系统的比较[15]
1.1直接检眼镜
可呈直立实像,放大率为实物大小的87%,在充分散瞳、屈光间质清晰时是眼底检查的常用方法。缺点是一个眼位下可视范围小,视野范围约30°,人工晶状体眼周边部眼底检查较困难,对玻璃体检查亦不理想。
1.2双目间接检眼镜
双目间接检眼镜:(1)景深大,立体感强。用双目同时观察具有明显的立体感,可以分辨眼底病变的层次、病变隆起及凹陷度,即使很浅的视网膜脱离也能发现;(2)照明光线强,可获得更为清晰的眼底像;(3)可视范围大,眼底像被放大4倍,在同一视野内可看到视盘及其附近大的血管以及黄斑部的病变;(4)可直视下进行手术,还具有可示教等优点。缺点是双目间接检眼镜所见为倒像,并且放大倍数低而使眼底微细变化不易分辨,术中要反复取戴并需单手操作。
1.3缝合式金属环固定角膜接触镜
缝合式金属环固定角膜接触镜(Landers seer平镜、Marchemer放大镜、Peyman广视野接触镜、Tolentino20°斜面接触镜、Tolentino30°斜面接触镜,不同的镜子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眼底。传统上常用的角膜接触镜是双凹角膜接触镜或30°斜面带凹角膜接触镜观察眼底,由于视野窄,1次只能看到30°小范围局部区域,不能看到眼底全貌,并且术中气体反光干扰大、裂孔靠周边的视网膜内放液、气态下眼内光凝、气态下观察巩膜外冷凝,很难顺利完成、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且缝合及取镜均需一定的时间,手术中切除周边部玻璃体需旋转换镜,不太方便,并可能损伤角膜上皮,影响手术操作[6]。
1.4手持式角膜接触镜
手持式角膜接触镜(handheld infusion lenses,HHI)优点是操作灵活,手术中由助手手持接触镜置于角膜上,取放方便,不需要缝合,所视范围可达130°,尤其适用于单纯的玻璃体切除术,但它形成的是倒像,必需在显微镜上安装一个倒像装置系统,才能为手术提供一直立、正确方位的广角眼底观察系统,并且对助手配合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一定的位置才能清晰看清眼底,否则会产生眩光影响操作,另外,因接触镜与角膜之间有一层水膜,手术中易损伤角膜上皮,引起角膜雾状水肿,这些因素都将延长手术时间[7]。
1.5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
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microscope,BIOM)作为新型的非接触式广角镜(120°全视网膜镜),具有以下优点:观察角度广,立体感强,可通过改变显微镜焦距选择性观察某一特定部位;即使屈光间质轻度混浊仍具有较好的能见度;轻轻顶压周边部即能够较彻底地切割周边部玻璃体;不需要助手换镜配合,前后段显微操作转换方便;与HHI及缝合式金属环固定角膜接触镜相比,其手术所需时间短,手术中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所成的眼底图像为倒像,在助手镜侧未能转换成正像,助手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另外对于有晶状体气体填充眼行后极部操作清晰度稍差,需要换用HHI[8]。
1.6显微眼内镜
显微眼内镜(ocular microendoscope)被称为眼科医生的第3只眼睛的显微眼内镜由光源、导光系统、监视器及摄像装置等部分组成。眼内图像通过光纤传导至监视器上,光纤能直接到达睫状体部,观察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的眼睫状突和房角。近年眼内镜的临床应用[9],显示出其在角膜混浊的眼后段手术及难治性青光眼行睫状突光凝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伴有角膜白斑的玻璃体混浊、眼内异物、视网膜脱离或估计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