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转角分岔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巷道转角分岔设计

;1、基本概念: 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作用:在采区内运输方式改变或过渡的地方完成转载工作。 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2、车场分类 按地点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按服务对象分: 主提升甩(平)车场; 辅助提升甩(平)车场。 按线路布置分: 单道起坡甩(平)车场; 双道起坡甩(平)车场。 ;3、采区车场施工设计 线路设计 线路总体布置,绘草图; 计算各线段和联接点尺寸; 计算线路总尺寸; 作线路布置的平、剖面图。 硐室设计 按线路设计,定巷道或硐室断面大小; 确定硐室位置 ;一、矿井轨道 矿井轨道:巷道底板铺设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 (一)轨型 1、钢轨的型号,以kg / m表示 2、类别: 重轨 ? 24kg /m的钢轨; 轻轨 ? 24kg /m的钢轨; ;矿井常用轨型有:24、18、15、11等。 小矿或运输量小的巷道可选用8.5型。 3、轨型选用:;轨型选用;(二)道岔 道岔— 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2)道岔参数:;2、道岔类别(国标) ;对称道岔;渡线道岔;2)系列:615、618、624、918、924 每个系列中按辙每个系列中按辙叉号码和曲线半径不同,又有不同型号: DK615 — 4 — 12 DC624 — 3 — 9 DX918— 5 — 2016 (1)符号含义: DK、DC、DX 单开、对称、渡线。 (2)第一段数:6、9 — 分别表600mm、900mm轨距。 15、18、24 — 分别表示轨型。 ;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号码(M) (3)辙叉号(M): M 与辙叉角(?)的关系是: ;DK道岔;DC道岔: ;DX道岔: ;(4)道岔半径 DK 和DC名称尾数表示道岔曲轨的曲线半径,单位为:m。 如:6、9、12、15、20、25、30m。 DX — 名称尾数有四位数。 DX918 — 5 — 2016 DX918 — 5 — 2019 四位数 — 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单位:m;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单位为:dm。 如:16示1600mm ;19示1900mm。;(5)道岔的方向性 ;3、道岔选择;4)与行驶车辆速度相适应 R小,? 大,行车v ?,只走矿车的???岔, 其行车v ? 1.5m / 秒,车场调车用。 5)注意左向、右向。 6)道岔选择:表18-2 4、简易道岔 1)结构尖轨,辙叉角,无统一标准。 2)用途:人力推车,行车速度 ? 1?5m / 秒。 ;二、轨道线路 ;轨距及选用;2、线路中心距;线路中心距;3、线路表示方法:;(二)轨道曲线线路;已知巷道转角? 曲线半径R(选用) 切线长T: 弧长K: ;2、曲线处巷道加宽和轨中心距加宽;轨中心距加宽: 车辆外伸?1、内伸?2, 轨中心距加宽值:?S = ?1 + ?2 机车: ?S = 300 mm, 其他车: ?S = 200mm。 曲线段巷道加宽: 机车运输: 外伸 ? 1= 200mm,内伸 ?2 = 100mm。 曲线段加宽 ?S = ?1 + ?2;巷道加宽和轨中心距加宽;加宽方法及范围 (1)将外轨线路平移?S距离(移动外侧线路), 利用异向曲线联接方法。 (2)加宽范围L0 双轨线路中心距加宽必须从直线段开始 。 在直线段加宽L0内,轨中心距由S ? S?。 外轨抬高 为抵消离心力的影响,避免挤压外轨 900mm轨距时,?h =10 ? 35mm 600mm轨距时,?h = 5 ? 25mm;L0值选取: 机车运输: L0 ? 5m 1t矿车: L0 = 2 ? ??5m 3t矿车: L0 = 2?? ? ??0m ;三、轨道线路联接计算; (3)采用道岔岔线与弯道曲线直接相连,取消了缓和直线C; (4)巷道转角 ? 。;? ? ? ? ? ;2、DK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参数:B = S ?ctg ?, m = S?csc ?; n = m ?T , c = n ? b L=a+B+T L — DK平行线路联接点长度; m — 联接系统斜长; C —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