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ltair 2013 技术大会论文集
通信铁塔抗风分析
Wind load analysis of telecommunication tower
孙国良 李晓亮 李东鹏 臧战胜
(保定泰尔通信设备抗震研究所保定 071051 )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通信铁塔的有限元模型,对比采用全Beam 结构和Beam 和Rod 混合结构铁
塔动力特性的不同。根据建筑结构载荷规范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结构受到的风载荷,通过静
力分析,计算施加设计载荷对结构的风振响应,并比较两个规范计算得到的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关键字:通信铁塔 动力特性 风载荷
Abstract:This paper set up the model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tower and compared the model
result of the all beam mode and beam rod mix mode. According to the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code for design of high rising structures,figure out the wind load of the
tower. Based on the static analysis, get the response of the tower, and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different code wind load.
Key words: telecommunication tower, dynamic characters, wind load
1 概述
通信铁塔是典型的高柔结构,其高度从 20m-60m 不等。通信铁塔的主要设计载荷为风载荷,
根据建筑载荷规范和高耸结构设计规范设计。但设计的结构是否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需要进一
步的验证。目前风载荷的确定的手段主要有风洞实验、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而风洞实验相对费用
较高,难以大面积的应用。而现场实测得到的数据比较全面,可信度高,但受到大自然风不定变化
的限制,同时组织和安排比较复杂,耗时耗资巨大,成本较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风载荷数
值模拟取得较大进展,通过有限元计算铁塔的抗风性能耗时耗资少,可重复性高,计算结果可信度
较高,因此广泛接受。本文通过 Altair 公司的 HyperMesh 生成铁塔的数学模型,并做静力分析,计
算得出通信铁塔的抗风性能。
2 工程简介
本文以一四边形角钢塔为研究对象,全塔高 40m ,基地宽度 6m,距顶2m 和 5m 处各设一个平
台。如图 1 所示。铁塔的主材为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屈服强度为 345MPa,其他辅材为碳素合金
钢,屈服强度为 235MPa 。结构所处地貌为C 类,基本风压为 0.40KN/m2 。
- 1 -
Altair 2013 技术大会论文集
图 1 通信塔结构简图
3 通信塔动力特性分析
结构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与结构的动力学密切相关,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包括自振频率、
振型及阻尼比。这些是结构风响应分析的前提。
本文中通信铁塔的动力特性分析采用 Lanczos 法,提取 1-10Hz 结构的模态。本文采用两种方
法建立通信塔的有限元模拟,一种是全采用 Beam 单元;一种是主材采用 Beam 单元,辅材采用 Rod
单元。得到的结果如表 1 所示。全 beam 模型的振型结果如图 2- 图6 所示。
表 1 全 Beam 模型与 Beam 和 Rod 混合模型频率和振型对比
频率阶次 全 beam 模型 Beam 和 Rod 混合模型 误差(%) 振型描述
1 1.66 1.58 4.8 X 向一阶弯曲
2 1.70 1.6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京东考试答案.pdf VIP
- 滴灌通收入分成协议合同.docx VIP
- 慢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护理.pptx
- 《钢结构检测》课程标准.DOC VIP
- 智慧园区数字化运营平台方案汇报PPT.pptx VIP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含答案) (1).doc VIP
- YST273.12-2024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2部分: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报批稿.pdf VIP
- 同课异构知识讲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