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学稿编写的要求与做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导学稿编写的要求与做法

历史科高中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稿 主编:吴芳仪 审稿:备课组 年级:高二 时间:2012年10月30日 编号:14 一、课题: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二、学习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林则徐、魏源、李鸿章、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认识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一节半课时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开眼看世界” (1)阅读课本P68页第二段,简述林则徐被认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原因。 (2)阅读课本P68页第三自然段,简述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魏源的代表作是什么?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阅读课本69页第一段,回答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阅读课本69页第二段和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3、维新变法思想 1、阅读课本69页“维新变法思想”该框题的第一自然段,回答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哪些代表?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阅读课本69页“维新变法思想”该框题的第二自然段,回答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谁?他们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探究(一) 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 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二人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 ②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有何局限性? 探究(二) 材料1: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1898) 材料2:“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1)概括张之洞的思想主张。与张之洞上述主张一致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2)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 探究(三) 材料1: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探究(四) 1、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的角度对以上人物进行排序并阐明理由。 2、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典型例题】 1、这是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观点一】中国人自编的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 【观点二】它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了浮光掠影和支离破碎的认识……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2、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蒸汽机 B.火车 C.汽车 D.轮船 3、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4、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