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介绍手册第一部分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应用技术第 .pdf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介绍手册第一部分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应用技术第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介绍手册第一部分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应用技术第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介绍手册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应用技术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目录 页数 1. 铅酸蓄电池发展史 2. 结构 3. 运行 3.1 基本原理 3.2 化学反应 3.3 物质转化 4. 极板、单体电池和整体电池,它们的性能和应用 4.1 极板种类 4.2 铅酸蓄电池的类型 4.2.1 少维护开口蓄电池 4.2.2 “免维护”阀控式密封蓄电池 5. 应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5.1 应用范围 5.2 使用方式 6 铅酸蓄电池的制造 6.1 板栅和大面积极板的制造 6.2 活性物质的制造 6.2.1 原料 6.2.2 合膏 6.3 活性材料的涂填 6.4 极板的化成 6.4.1 负极板化成 6.4.2 正极板化成 6.4.3 大面积(普兰特)极板的化成 6.5 单体电池和整体电池的装配 7. 参考文献 1. 铅酸蓄电池发展史 - Luigi Galvani,1798: 通过蛙腿试验发现了“动物电”。 - A Lessandro Conte di Volta,1800: 1 “伏打电堆”(第一个原电池组:用盐溶液作电解质的锌—银电池) - Joharn Wilhlem Ritter (1776—1810): • 提出了原电池的化学反应 • 发现了水的电解 • 描述了电解极化 • Ritter的铜极板“A柱” 蓄电池的早期阶段 (电化学电能贮存媒介)= 二次电池 - Josef Sinsteden,1854: 铅极板在稀硫酸中的实践, 发现了铅酸蓄电池 - Gaston Plante,1859: • 卷式铅电极,用橡胶圈隔离 • 出现了“普兰特形成”技术(重复充放电产生活性铅化合物坚强层) - Camille Faure,1881: 引进了多孔隔板(毡) - Emest Volckmar,1881: 铅板栅和铅粉的压入 - 1881:在板栅中使用硬铅(铅锑合金) - Gladstone 和Altred Tride,1882: “双硫酸盐理论”(描述铅酸蓄电池的总反应) - 在此后进一步进行技术改进,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 跨世纪:起动型蓄电池 牵引型蓄电池 - 1902:引进薄木板作隔板,一直用到20世纪50年代。 - 1910:“管”或“管式极板” (带隙缝硬橡胶管象盔甲包围活性物质作正极) - (1950:多孔塑料管内玻璃纤维软管取代硬橡胶 1965:玻璃纤维 / 塑料编织袋) - 随后作进一步技术改进和活性物质的改良(认识到木材提出物在活性物质中 的作用,锑和钙的影响等) - 结构、组成和所用材料的最佳化,提高电池能量和输出密度。 2. 结构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产生电流的部件是 • 负极活性物质(极板) • 正极活性物质(极板) • 电解液(硫酸) 导电的部件是 • 由固态铅合金组成的正、负极板支撑框架 • •穧 负极,板栅 • •穧正极,板栅、枝条或高纯铅的薄体。 • 极耳 • 极柱桥 2 • 端子 • 单体电池内部连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