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中石版)教案:第一章 绪论 .docVIP

2016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中石版)教案:第一章 绪论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PP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1历史与回顾 1.2市场与需求 1.3化学与工艺 1.4结构与性能 1.5牌号与加工 1.6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1历史与回顾 聚丙烯(Polypropylene,缩写为PP)是以丙烯为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通用塑料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结构式为: 1953年德国Ziegler等采用R3Al-TiCl4催化体系制得高密度聚乙烯后,曾试图用R3Al-TiCl4为催化剂制取PP,但是只得到了无定形PP,并无工业使用价值。意大利的Natta教授继Ziegler之后对丙烯聚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954年3月用改进的齐格勒催化剂紫色TiCl3和烷基铝成功地将丙烯聚合成为具有高度立体规整性的聚丙烯。 1957年Montecatini公司利用Natta的成果在意大利Ferrara建成了6000t/a的生产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套PP生产装置,使PP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同年Hercules公司在美国Parlin也建成了9000t/a的生产装置,这是北美第一套PP生产装置。到1962年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纷纷建厂,相继实现了PP的工业化生产[1~2]。 PP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优异结合使其在很多领域如注塑和薄膜及纤维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通用性加上其经济性使这种材料的应用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得到快速的发展,使PP很快成为最重要的热塑性产品之一。 1.2市场与需求 近年来,全球PP的生产能力增长迅速,从1994年底到1999年底,世界PP生产能力增长了52%,年增长率高达10%[3]。 2000年中期世界PP生产能力达到3390万t/a,世界各地区PP生产能力的增长率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北美和亚太(不包括日本)分别达18%和15%的高增长,而西欧仅5%[4]。世界各地区2000年中期的PP生产能力见表1-1。 表1-1 2000年中期全球PP生产能力[4] 国家或地区 生产能力/(万t/a) 占全球总能力的比例/ % 北美1 845 25 西欧 865 25.5 日本 300 9 其它亚太地区 980 29 中东/非洲 120 3.5 中/南美 175 5 中/东欧 105 3 总计 3390 100 注:1 指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包括在中/南美 近年来,全球PP生产商的合并和收购成为热潮,2000年,Shell和BASF将它们的聚乙烯合资公司Elenac、Shell 的Montell和BASF 的PP公司Targor合并,成立了聚烯烃公司Basell,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生产商,其全球的PP生产能力达到510万t/a,比位于第二位的BP(220万t/a)高一倍多;Dow接管了UCC;Atochem与TotalFina合并,形成了Atofina;BP继收购Amoco之后,又收购了Arco。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PP生产商见表1-2。 表1-2 全球主要的PP生产商及其生产能力[5] 公 司 生产能力/(万t/a) Basell(Montell-Targor-Elenac) 510 BP (BP Amoco-Arco) 220 Atofina(Total Fina-Elf Ato) 210.5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208 Borealis 140 ExxonMobil 101 Reliance Industries(印度) 100 *注:原参考文献中未列,数据来源参考文献[20] 1999年全球PP的消耗达到2600万t,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10.8%,这是过去5年间最大的年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占全球总需求的37%,北美占24%,西欧占28%,这三个地区占了全球总需求的88%[6]。 1999年世界各地区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亚太地区,高达13.7%;其次是北美,为 12.4% [7]。 世界PP的消费结构见图1-1。 图1-1 世界PP消费结构 我国的PP工业起步于60年代,但发展很快,尤其是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的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PP生产能力已达308.3万t/a,其中连续法生产装置31套,生产能力为233.85万t/a,占总能力的75.8%;间歇法生产装置50余套,生产能力为74.45万t/a,占总能力的24.2% 。 1999年我国PP产量为266.64万t,与1990年的37.79万t相比,增长了605.6%,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4.9%。2000年我国PP产量达310万t,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了220万吨。 尽管我国的PP工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在数量、质量以及品种等方面仍不能满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