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关系的研究现状.pdfVIP

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关系的研究现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56·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 12月第 6卷第 12期 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view,December2008,Vo1.6,No.12 · 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关系的 研究现状 杨利 国 黄淑田(审校) 基金项 目:山西省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 目(200713066) 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中图分类号 R54;R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301(2008)12—0956-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物;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1lnlfflHg=0.133kPa)或舒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vndrome,MS)不但在西方国家流行 , 张压 ≥85IntnHg,或 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治疗;空腹血糖 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也迅速增加,并作为心血管疾病和 (FPG)水平升高,≥5.6mmol/L,或以前已诊断为 2型糖尿 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MS 病。若FPGi5.6mmo1/L,应强烈建议做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备受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正常血管内皮具有许多复杂 验 (OGTr),但OGTr并非诊断MS所必需的指标。这个新的 的功能,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定义适合世界各国人民,将帮助解决以往对其概念的混淆5『1。 (endothelialdysfunction,ED)有关。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管 2 血管内皮功能及其损伤标志物 内皮功能障碍不仅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2.1 正常血管内皮功能 还与肥胖有关 。MS为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肥胖的聚集 2.1.1 屏障功能 血管内皮是衬于心脏和血管内壁的一层 体,除上述单一因素的作用外,多重因素对血管 内皮细胞形 单层细胞组织,为血液与间质组织问的一层半透性的屏障, 态及功能的复合影响更大,导致的ED也更严重,ED又反过 能促进水及小分子的交换 [6]。据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不同 来促进了上述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2】。 种系的血管内皮层屏障都可以发生功能障碍 ,【]。 1 M_s概述 2.1.2 内分泌与信息传递功能 血管内皮是血管紧张度 的 自从Reaven在 20世纪8O年代末提出x综合征以来, 主要调节者,可分泌释放血管收缩性介质如 内皮素 (ET)、环 现在我们所称的MS或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综 氧合酶依赖因子 (前列腺素类及氧 自由基);也可分泌释放 合征似乎 已经有近 20年的历史了,但实际时间更长。早在 血管舒张性介质如一氧化氮 (NO)、内皮衍生的超极化因子 几乎9O年前,许多学者就已经描述 了该综合征共 同存在 的 (EDHF)8【J。此外,血管内皮还可分泌产生 白介素、血管紧张 不同组分,包括高血压在内,并且部分学者还给它们冠以不 素 Ⅱ(AngⅡ)、血栓素A,(TXA2)、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黏 同的名称 3_『。随着人们对MS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目前认 附分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生长因子等。血管 为其是由遗传、疾病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共 同 内皮细胞作为一个受体效应器官而发挥作用 9『l,如感知血 造成,其 中腹型肥胖和 m 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是MS及其 流动力学变化的膜受体、P物质受体、5一羟色胺受体及M型 诸多成分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在已有多个国际组 胆碱能受体等,当这些受体被激动后,将发生信息传递,产 织~11WHO、NCEP和 AACE (AmericanAssociationofClinical 生相应的效应。 Endocrinologists)等提出了MS的正式定义。MS最新的国际 2.1.3 调节血管张力和维持血流通畅 当血管内皮受到物 通 用 定 义 是 2005年 由国际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