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藻多糖降解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000多种海藻:蓝藻、绿藻、红藻和褐藻。 海藻胶是海藻细胞壁内的主要填充物质,约占细胞干重的20%-30%。 近年来,各国的科学家大力开展从海洋开发新药物的研究计划。因此,对海藻、海藻多糖及其多糖类代谢产物进行了大规模的化学分离、结构确定及生物活性筛选研究。 至今,已经从海藻中分离到了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的多糖类代谢产物,海藻寡糖的生理作用也不断被揭示,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 2 、特性 一类多组分混合物,由不同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是海藻细胞间和细胞内所含的各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一般为水溶性,大多含有硫酸基,多具高黏度或凝固能力 种类很多,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红藻多糖、绿藻多糖、褐藻多糖等,其中褐藻多糖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三大海藻多糖: 琼胶(agar)、卡拉胶(carrageenan)、褐藻胶(algin) 褐藻胶:来自海带、羊栖菜等褐藻。 卡拉胶:角叉菜、杉藻、江篱等红藻;有13 种类型,主要有κ-卡拉胶、?-卡拉胶、ι-卡拉胶等。 琼胶:江篱、石花菜等红藻,由琼胶糖和硫琼胶两部分组成。 3、海藻多糖的化学结构 褐藻胶是由多聚D-甘露糖醛酸(M)n和多聚L-古罗糖醛酸(G)n以不同规则的排列顺序分布于分子链中,两者中间以交替的MG或多聚交替(MG)n相连接 卡拉胶以(1,3)-β-D-半乳糖基-(1,4)-3,6-内醚(或不内醚化)-α-D-半乳糖为重复二糖的多糖。 5、海藻低聚糖 褐藻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褐藻胶或其分级产物经特定的方式改性后,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如: 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已创产值近2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甘糖酯等。 (管华诗) 5.3 卡拉胶低聚糖 抗肿瘤;对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抑制血管生长;抗氧化;抗菌 等 ? 两种方法: 酸法:降解海藻多糖反应剧烈、工艺条件难以控制,酸解法制备低聚褐藻胶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酶法:降解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而且降解条件温和,水解产物不易被破坏,利于产物分析和回收,因而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酸解法。 二、海藻多糖降解酶 1、分类 褐藻胶裂合酶、卡拉胶酶、琼胶酶 2、来源 海洋中的一些软体动物 鲍、海胆、螺等 微生物来源 相关细菌可来自:海洋植物体表、动物肠道、海水及海洋沉积物 卡拉胶酶:海洋细菌噬纤维菌属、假单胞菌属等 褐藻胶裂合酶:固氮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海洋细菌以及真菌 等 琼胶酶:噬纤维菌属、假单胞菌属、链霉菌属、弧菌属、别单胞菌属等 3、海藻多糖降解酶的作用机制 3.1 褐藻胶裂合酶 (alginatelyase) 专一作用于多聚D2甘露糖醛酸(M)n的甘露糖醛酸酶; 专一作用于多聚L2古罗糖醛酸(G)n的古罗糖醛酸酶(占多数); 某些海洋细菌甚至可以同时产生具有降解多聚D2甘露糖醛酸(M)n和多聚L2古罗糖醛酸(G)n的酶系。 1998 年,Ertesvag等人从维涅兰德固氮菌 ( Azotobacter vinelandii) 中得到一种褐藻胶酶,该酶可以降解MM 和 MG 键的多糖, 但不能降解 GM 和 GG 键。 3.2 卡拉胶酶(carrageenase) 根据卡拉胶酶的底物专一性不同可将卡拉胶酶分为:?-卡拉胶酶、?-卡拉胶酶和?-卡拉胶酶 4、海藻多糖降解酶的生化性质 6、海藻多糖降解酶的研究概况 20世纪90年代前:少数的研究,少量酶得到纯化 90年代后:许多酶得到纯化,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 近几年 :更注重研究酶的空间结构、酶降解海藻多糖的机理,以期提供在分子水平上改造酶的可能性。目前有关海藻多糖降解酶三维结构的报道还比较少。 海藻多糖降解酶的基因克隆及结构研究代表了这一领域最新、最重要的进展。通过将海藻多糖降解酶的基因克隆到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宿主细胞,可使海藻多糖降解酶的发酵产率发生量的飞跃。 此外,对海藻多糖降解酶结构的详细了解使得设计适合工业化应用的酶种成为可能。 欧美最早开展海藻多糖降解酶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广泛开展这方面研究, 到目前为止,日本在国际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最多,法国其次。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注重海藻多糖水解酶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还较少。 三、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 1、产琼胶酶菌株 目前已经筛选得到多株产琼胶酶以及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其中有五株细菌高产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