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管仲与管仲改革》.pptVIP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管仲与管仲改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管仲与管仲改革》

管仲与管仲改革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1)承认土地的现实占有状况,改劳役助耕制为收取实物地租。 (2)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 (3)实行“叁国伍鄙”制,以整顿行政组织。 (4)军事上,“作内政以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 春秋时期齐国的一次改革。   春秋前期,齐桓公(前685年-643年在位)任用管革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直接背景:财政危机   内容:“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   管仲——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管仲(约公元前730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或敬仲,颖上(今安徽颖上)人,我国春秋前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理财家。管仲出身破落贵族,少年时家境困窘,曾替人养马,后与好友鲍叔牙在南阳(齐邑,今山东邹县)合伙经营小本生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后来,管仲与鲍叔牙均弃商从政,各事其主。公元前685年,齐襄公死,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君,经鲍叔牙的大力举荐,管仲被齐桓公任为“上卿”,使之“任政相齐”,委以综理国家重任。 管仲相齐40年,得到齐桓公的鼎力支持和其他大臣的协助配合,创行了多项新的国家政策与制度,大力改革内政和“通货积财”,发展社会经济,充实国家财政,进而整顿军队,强化国家军事力量。这些作为,不但迅速扭转了管仲执政以前齐国国势“中衰”的危局,而且使齐国迅速崛起于当时其他诸侯国之上,“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管仲执政所进行的创新改革是系统的和多方面的,其中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的创新实践及其成效尤为出色,为齐桓公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管仲的经济创新实践不但有着较为正确的思想和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且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具体运作模式,为后世王朝国家经营管理经济提供了成功的足可借鉴的经验,多为后世王朝所效法和改进,对后来传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管仲提出了“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的指导原则。“业”,意“创”。意思是对齐国原有的制度加以改革,废除不好的制度,而对好的制度则加以继承并改进完善。很明显,这是一种稳妥慎重的改革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