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写景手法
早春寻李校书[唐]元稹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喻,生动形象。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景,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③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⑤拟人。一个“弄”字,赋予了“江”以人的情态,生动活泼。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诗词写景手法 反思 * 诗歌写景手法 1.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出三种。 比喻 动静结合 运用多种感觉写景 远景近景相结合 拟人 2.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虚实结合 想象 ①“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②“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③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1.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视听结合 以声衬静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 这首元曲有怎样的写景顺序?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2.赏析颈联中“分”和“挂”的妙处。(6分) 化动为静 “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比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 2.赏析首句中“破”字的妙处。(5分) “破”字化静为动,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撑破芽膜的状态,使本来不动的柔桑有了动感,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粘泥,则是点的刻画。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1.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视觉、听觉、嗅觉) 。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 3.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4.点面结合。 5.虚实结合,想象。 6.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 7.以声衬静。 1.用来让学生了解并记忆手法的诗词,都要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诗词。 2.只讲手法,用处不大。只有结合着诗词来记忆才是最好的方法。 3.要把所学诗词进行归纳、分类,使它们在解题思路和手法上都系统起来。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14J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pdf VIP
- JG_T196-2018:钢板桩实施规范.pdf VIP
- 2025新教材培训:新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变化.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pdf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生版+解析).docx VIP
- (16)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VIP
- 2025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 南航理论力学课件.pdf VIP
- 提高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x VIP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肾脏不良反应管理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