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神经解剖和定位诊断
临床神经解剖和定位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慕容慎行
Ⅰ 概述
一、简要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个部分。
1.脑可分为大脑、间脑(丘脑、丘脑下部)、小脑和脑干(中脑、桥脑、延髓)等四部分。
2.脊髓:脊髓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全长在成人约为40~45cm。脊髓共有31节段,其中颈段(C))))2.上运动神经元:起自大脑中央前回皮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其轴突下行组成锥体束。经内囊膝部(皮质脑干束)及内囊后肢前2/3部(皮质脊髓束)下行。皮质脑干束纤维在脑干各个颅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止于颅神经运动核。除面神经核的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颅神经运动核(眼肌、咀嚼肌、上半面部肌肉、咽喉肌)均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端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而后在脊髓侧索内下降,形成锥体侧束,终止于脊髓的前角;另有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而进入脊髓前索内下行,形成锥体前束,在各个平面上陆续交叉至对侧的前角。
上、下运动神经元径路受损时皆可引起肌肉瘫痪。前角、前根或周围神经受损时,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其特点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瘫痪肌有萎缩。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时引起瘫痪,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其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不萎缩。注意鉴别这两种类型的瘫痪,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脑膜
脑膜分为三层,自外向内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分别与脊髓的三层膜相续连。
(一)硬脑膜:由二层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外层起着骨膜的作用,紧贴于颅骨,内层为真正的脑膜层。硬脑膜在一些部位分为二层,形成管状腔隙,叫做硬脑膜静脉窦,收纳脑的静脉血液。
1.大脑镰: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隔膜,即硬脑膜的皱襞,其形状如镰刀,称之为大脑镰。大脑镰上缘紧贴颅骨内面的地方,也分成两层,形成上矢状窦,下缘游离,含下矢状窦。
2.小脑幕:水平地覆盖于颅后凹的上面,将小脑与大脑枕叶和颞叶分隔。小脑幕后方附于枕骨的横沟,其两侧附于岩骨的上缘,其附近处也分为两层,成为横窦和岩上窦。小脑幕前缘游离,形成小脑幕切迹,当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切迹上方的钩回及海马回下移,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脑干。切迹的前方有一椭圆形孔道,称为小脑幕孔,中脑和动眼神经在此通过。
(二)蛛网膜: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膜内无血管和神经),覆盖在整个脑的表面,但不进入脑的沟裂之内。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硬膜下腔,内含少许淋巴。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腔,为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脑膜和脑脊液对脑起着保护作用。
1.蛛网膜颗粒:蛛网膜和蛛网膜下腔在上矢状窦两侧的一些地方,与该处变为极薄的硬脑膜一起突入静脉窦内,成为蛛网膜颗粒。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可通过蛛网膜颗粒滤入静脉窦,回到血循环。
2.蛛网膜下腔与脑池:脑与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由于脑表面高低不平,蛛网膜下腔的大小也不一致,一些较深较大的腔称为脑池。主要的脑池有小脑延髓池(枕大池)、桥池、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视交叉池、大脑大静脉池等。
3.脑脊液循环:脑脊液主要产生于脑室的脉络丛。它由侧脑室流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然后经中脑导水管至第四脑室,再经过正中孔和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它充满整个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脑池。脑脊液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硬脑膜的静脉窦,回流入静脉。
(三)软脑膜:它紧贴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之中,富含神经和血管,是由很薄的来自中胚层的内皮样细胞层组成。在侧脑室、第三、第四脑室,软脑膜和血管簇在脑室壁最薄的地方一起突入脑室,成为脉络丛。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处所。脑膜炎系由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软脑膜炎症。当脑膜炎伴有脑实质损害时,称为脑膜脑炎。
四、血脑屏障
许多物质(包括药物)由血液可到达身体组织中,但不易进入脑组织,如有人发现,静脉注射苯胺之后,全身组织均被染色,但脑部不染色。说明在它与脑组织之间,存在一种结构限制各种物质的自由交换,这种现象被称为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BBB包括三层结构:①脉络丛内皮细胞及大脑的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②血管的浆膜及血管外膜;③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伪足。一般O2、CO2、H2O都能完全地透过BBB,其它各种物质(包括药物)都有不同的“屏障”。有关药物透过BBB的情况详见表1、表2。
各种脑部疾病(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都会破坏BBB的完整性,使原来不易透过BBB的药物,而有不同程度的透入。如脑部炎症可使BBB遭受破坏,导致细菌、毒素等直接进入脑组织,但此时抗生素也较易进入脑内发挥作用。待BBB修复后,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景谈》精品课件.ppt VIP
- T11长轨列车卸轨作业指导书.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保护方式1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pptx VIP
- 《极简项目管理》读书笔记.pdf VIP
- 北京-绅宝D70-产品使用说明书-绅宝D70 2.3T-C7230C7G-绅宝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pdf
- 2023 【小升初分班】小升初数学分班测试卷 (通用版,含答案).pdf VIP
-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VIP
- 商务谈判毕思勇课程教案.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6章 演示文稿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