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自然水体中全氟羧酸的汇的初探
黄丽,董文博+,房豪杰,张仁熙,侯惠奇‘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摘要:全氟羧酸是一类环境中无所不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选择三氟乙酸、全氟丁酸
及全氟辛酸为典型全氟羧酸,采用离子色谱考察了水体中全氟羧酸与‘OH、。S04等氧化性自由基、
e。。等还原性自由基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s04。、eaq’可以通过电子转移与全氟羧酸发生反应。
文章进一步结合激光闪光光解一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得到的eaq-与全氟羧酸阴离子反应的速率常数对
自然水体中全氟羧酸的汇去途径进行评估。
关键词:全氟羧酸,OH自由基,’S04咱由基,水舍电子
自1947年首次被投入商业生产,全氟羧酸凭借其高化学稳定性、高介电性及优良表面活性而
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电子、石油、纺织、造纸、照相、油墨等工业【lJ。近年来,研究人员
不断从世界各国及两极地区的人体与动物血液中检出全氟羧酸的存在【231。随着研究人员对全氟羧
酸潜在毒性及致癌能力的深入揭示【4】,部分全氟羧酸已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正确认
识全氟羧酸在环境中的来源、迁移转化途径已刻不容缓。
酸对这些自然界常见自由基的反应性。并利用激光闪光瞬态吸收光谱技术获取水合电子(e。’)与
全氟羧酸的反应速率常数,为评估全氟羧酸在自然水体中的汇去途径提供重要信息。
1实验部分
1.1试剂
Lancaster公司);过氧化氢、过硫酸钾、亚硝酸钠、水合肼、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高氯酸、
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试剂;高纯氮(≥99.999%,上海比欧西气体工业有限公司)。所有试剂使用
前未经进一步纯化。实验所用溶液由三次重蒸水配制而成。
1.2反应装置及方法
光化学反应器由不锈钢制成(长5cm,宽1cm,高2
cm),其内壁镀金,用以防止反应产生
的F一与器壁作用。激发光源为ZSZl5型低压汞灯(253.7nm)(或自制313胁中压汞灯),配以
YZ24型20W(或80
W)镇流器,使用前预先老化100h。将一定浓度的全氟羧酸及其它反应物
的混合溶液置于反应器中,在紫外光源下照射一定时间。光照结束后,采用美国Dionex
500型离
子色谱仪对全氟羧酸根及氟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装置研究全氟羧酸与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将混合溶液转移至石英样
品池中,进行激光闪光光解实验(266 mJ
nm激光,半宽度4~5ns,激光能量3pulse。1)。通过R928
型5-stage光电倍增管记录自激光闪光瞬间开始不同波长溶液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曲线,从
而获取各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结果与讨论
2.1全氟羧酸与OH自由基的作用
H202被认为是‘OH的产生源,在受到253.7llnl紫外辐照后,发生直接解离并生成两个‘OH/5】:
H202与‘OH+’OH (1)
M
配制浓度为2.5x10’3M的三氟乙酸与0.1 H202的混合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5.0,置于
253.7
nlTl紫外灯下照射10
h,考察三氟乙酸与OH的反应情况。离子色谱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未检出CRCOO。的减少及F-的生成。无论是改变H202的初始浓度,或是改变溶液初始pH值,还
是延长光照时间,均未检测到CF3COO一的减少。这表明在实验室设定条件下,三氟乙酸没有明显
参与反应。
考虑到H:02本身不稳定、易于分解,下文改用N02。作为‘OH的产生源,考察三氟乙酸对‘OH
的反应活性。但无论是调整三氟乙酸与NaN02的初始浓度比,还是改变溶液初始pH值,依然无
法检测到CF,COO一的降解。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_10307-2020_铁路通信_信号_信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ocx VIP
-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x
- 牛场饲养部门安全培训.pptx VIP
- 妇产科工作制度与各岗位职责.doc VIP
- 全国旅游地图.pptx VIP
- 2025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一级试卷:2025年寒假真题解析.docx
-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2.1《自然的色彩》课件.pptx
- 商务沟通与谈判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管理制度.docx VIP
- IATF16949第三方审核不符合项整改计划(案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