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594.pptVIP

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59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从 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诗歌通常是指汉末建安元年至魏明帝太和年间(约196—232)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建安三曹父子都“雅爱诗章”,建安七子又都齐聚邺下,建安诗坛可谓“彬彬大盛”(锺嵘《诗品·序》)。其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三国志·王粲传》),国家的动乱分裂激起了一代士人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而“人之觉醒”的社会思潮与人命危浅的社会现实,长期的战乱和接连不断的饥荒、瘟疫,人口的大量死亡,又引发了诗人们死生无常的喟叹和对个体生命的依恋,这样就形成了以慷慨悲凉为其情感基调的“建安风骨”。;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诗歌则包括魏明帝太和末年至西晋立国(约233—265)这一历史阶段的诗歌创作。这一历史时期,屠杀、谄害、猜忌、恐怖伴随着司马氏集团阴谋篡权的全过程,建安那种相对开明的政治风气烟消云散,慷慨任气的社会环境没有了,“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文学氛围消失了,因而正始诗歌也就失去了建安诗歌中那种高昂奋发的精神。如果说建安父辈们关注的是外在事功的追求,那么正始诗人注重的是理想人格的建立。当时玄学的兴盛以及现实的严峻,使得忧生之嗟与理性思索成了正始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诗歌完成了由“汉音”到“魏响”的历程,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向文人诗歌的转变,五言古诗由此而走向成熟,并产生了像曹操、曹植、阮籍这样的杰出的诗人。;。;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父亲曹嵩为东汉后期宦官曹腾的养子,虽然汉末官至太尉,但其出身却十分低微,这种家庭原本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作为凭依,加上时代风气的影响,所以曹操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束缚。在政治上,他蔑视繁琐的礼仪与虚饰的道德,重视实效,被当世的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在日常生活中,他生性机警,性格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个性和感情能够直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性格。;曹操诗歌所抒写的情感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时悯乱,一是述志抒怀。 其中,伤时悯乱的的代表作是《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此诗采取了乐府诗的形式,总共八十个字,概括了关东各州郡首领合兵讨伐董卓,然而由于人人心怀异图,导致战事失败,以至战祸连年,百姓大批死亡的事实,犹如一幅历史画卷。 尤其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人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语言简洁,气魄宏大,感情沉郁,在乐府诗中是前所未有的。;后者的代表作有《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与“长歌”相对而言,非指诗篇幅的长短,而是就歌曲唱时声调的急缓、长短而言。这是一篇用于宴会的歌辞。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因为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所以才有时不我待的焦虑,大业未成的忧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诗人追求不朽的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为了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全篇以比兴手法,如“朝露”喻人生苦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喻贤臣找到了明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臣没找到明君的茫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喻自己的博大胸怀。诗人以刚健有力的语言,跌宕起伏的章法,抒写自己悲壮的情怀,展露自己雄强的气魄,沈德潜评此诗“沉雄峻爽,时露霸气”(《古诗源》卷五)。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绝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已入秋天仍然“百草丰茂”,“秋风萧瑟”中洪波涌起,吐纳日月,包容星汉,诗人笔下的大海既生意盎然又雄浑博大,联想到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再看看他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度,不难明白生机勃勃而又汪洋浩瀚的大海正是诗人广阔胸襟的写照。;曹操诗歌宏伟的气魄,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