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届中学生阅读报告比赛2008中文广泛阅读组(高级
第二十三屆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 2008
中文廣泛閱讀組(高級組)優異獎
學校名稱︰皇仁書院
得獎學生︰陸行
書 名︰四代香港人
作 者:呂大樂
出 版 社: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香港,有四代人。」
這是呂大樂教授於其近作:「四代香港人」書中的開場引子。呂教授
素來見解精闢、文筆簡練,令人容易明白深奧的論調,我們就從「引子」已能得
知書本探討的方向了!
在書中,呂教授採用斷代法來劃分現存的香港人為四代。每一代人因
生在不同的年代、人生的閱歷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思潮。他們的想法、行為,
演繹著香港人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變化。
二次大戰前出生的是第一代人。他們因深受戰爭的影響,個性較為沉
默、低調、固執、保守;生活方面皆節儉、刻苦、不浪費、腳踏實地、親力親為,
並以家庭為生活的大前提;專注為下一代的人創造往後生活的條件,給予他們空
間、自由、機會去發展;縱使對下一代有微言,但也都會容忍。
於戰後 1946 至 1965 年間、在那嬰兒潮出生的是第二代人。他們因在
一們人口高增長、擁擠、競爭激烈、經濟急步發展的環境中長大,個性較為進取、
傲慢、自我 ;一般人的辦事能力較高,並相信優勝劣敗、肯定淘汰式的競賽、
推崇終身學習,為下一代設立更多考評機制。他們雖則已頭髮斑白,還推說未能
放心將工作交下,對下一代欠缺信心。他們成長於上一代創建的公平、開放社會,
並享受著成果 , 但卻未有真正為下一代帶來一個更廣闊、自由的空間,未有對
他們去包容。
現時年過三十,被「戰後嬰兒」視為平庸的一輩,於 1966 至 1975 年
間誕生的是第三代人。他們成長於一個現實主義的時代,故此處事較實在、直接、
有話直說。他們出生在一個富裕的時代,但因香港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機會也
不再全面開放;工作的穩定性消失,令他們覺得難以為未來而活,故此對家庭和
1
婚姻的概念不再憧憬,只沉醉於吃喝玩樂、努力尋找活在當下的感覺。他們對 「戰
後嬰兒」所做的一切不相信、也不明白;只感到自己是被壓抑的一群,但也苦無
對策、無奈接受。
至於在 1976 至 1990 年間出生的是第四代人。他們處於物質最充裕的
年代,但亦是最清楚知道金錢、物質不一定能帶來幸福、快樂的一代。由於生育
觀念的改變、擁有獨生子或女已是大部份家庭的狀況,幾代人對小孩的「照顧」
已成為緊密監視、過分呵護、剝奪選擇的代名詞了!
呂教授更認為對於第四代人來說:「個性是奢侈品」,而「第四代人打
從開始便是輸家」。這真會是個令人覺得可怕的現實?
我是在 1991 年出生的。嚴格來說,我已被這「戰後嬰兒」呂教授摒棄
於「書外」了!但對於我來說,我渴望踏上「第四代的車邊」,我不怕成為輸家,
因為這總比在社會上沒有定位的好!
其實每一個社會都有著世代的變遷,而每一世代都會有政治、經濟、
民生的轉變。在各有不同的處境下,各有各的難題,亦各有各的機遇!誰也不比
誰的好,誰也不比誰的壞!
你看「第一代」有多苦!他們經過那烽火連天、流離失所、生靈壞炭
的日子,但他們也因此而得著那人類難以擁有的豁達、堅忍、包容的心……這樣
的美德,真是「富在心中」!他們有著如此讓人心碎、氣餒的戰時經歷,但仍堅
信明天會更好,這樣的胸懷、信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你說「第二代」有多壞!他們被評為擁權奪勢、擁護淘汰式的競賽、
不能包容下一代……但亦正因如此,他們為戰後的社會帶來了穩定的生活、經濟
及民生得以改善、律法得以成立、政制得以統一……這樣的功績,不正是「富在
人民」嗎?再者第二代人的人口比例又確實比任可一代的高,他們仍是社會各行
業的基本支柱,總不能貿然抽身引退,這可還要有適常的接班人呢!頂著 「銀髮」
的亦未必代表若要引退讓位,「有能者而居之」這可不是在公平競爭中的原則之
一嗎?再者君不見古今中外的智者賢人、在位當權者也皆是雞皮鶴髮、年紀稍長
的,那在香港這社會中又為何要例外?對於第一代人那義無反顧的犧牲,我們故
然要向他們致敬;然而,對於那些「戰後嬰兒」的貢獻,我們也應對他們感謝!
你看「第三代」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