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应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 高考诗歌鉴赏 了解高考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洱源一中伍承杰 考点一:鉴赏作品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点阐释: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需要把握的。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柳永《雨霖铃》苏轼《定风波》中的“我” 《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试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 3、这首诗歌的某几句塑造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4、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步骤一: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 步骤三: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鉴赏人物形象的思维切入点 弄清诗歌人物形象三要点 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如何正确分析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栈中过节而思念家乡亲人的形象。(步骤一)前两句写冬至佳节,诗人远在邯郸的客店里,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三四两句落笔家人,推想家中亲人今天相聚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步骤三) 反思总结: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反思总结: (2)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 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注】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反思总结 (3)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做到合理联想。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25课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新人教版)(福建专用).ppt
- 2016届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反馈物理试题.doc
- 2016届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七模拟)(解析版).doc
- 2016届语言运用之选用(定稿教师版).doc
- 2016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政治复习课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教版).ppt
-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自选模块试卷.doc
- 2016届成语误用类型.ppt
-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七课_我们的民族精神.ppt
- 2016届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