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伤春之情。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2)①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③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即通过钟声惊动寺内坐禅的老僧来突出古寺的清静。 (2)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