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中期以来的散文潮流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70年代中期以来的散文潮流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0年代中期以来的散文潮流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七章 70年代中期以来的 散文潮流 第一节 新时期散文创作概述 70年代中期以后,散文也同其它文学样式一样,从文革文艺纲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新貌。 一、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历程 本时期的散文,以80年代中期为界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从粉碎“四人帮”至1985年,散文创作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沉稳发展的过程。 新时期伊始,由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面对着新旧交替、百废待兴的现实,心态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倾诉不完的哀痛,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希冀。正如散文家谢大光所说:“人民郁结深久的真实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如江闸乍起,大潮涌动,长河断裂,顿生飞瀑。散文创作亦以特有之优势应时而盛:怀逝者,寄哀思,发忧愤,诉别情,忆扬州梦境,抒新生欢欣,一时间佳作迭出,洛阳纸贵,皆因人心所向,感同身受。”(谢大光:《中国当代散文50年》,《文论报》1999年9月16日。) ⑴、这一时期的散文,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批以怀人忆旧为主体的散文,表达了人们郁积已久的内心感受。 既有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如邵华、毛岸青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巴金的《望着总理的遗像》、何为的《临江楼记》、莫文骅的《少奇同志给我一匹马》、刘白羽的《巍巍太行山》等。 也有怀念知识分子和亲朋好友的。如楼适夷的《痛悼傅雷》、宗璞的《哭小弟》、韦君宜的《她这一辈子》、黄苗子的《遗瞩》、郭风的《致亡妇》、峻青的《哭芦芒》等。 还有反思历史悲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如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萧乾的《“文革”杂记》、王西彦的《炼狱中的圣火》等。 ⑵、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故事控诉了极左思潮给人们心灵留下的伤痕,反思了已经逝去的历史,传达出内心感情的本真,以其至情真性和思想哲理,紧紧扣击着人们的心弦,净化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巴金的五集讲真话、抒真情的大书《随想录》,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十年浩劫”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带来的灾难和创伤,谱写了一曲人的灵魂之歌,是本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散文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传统思维方式和散文观念的陈旧,散文创作难以体现新时期的普遍心态和共同情绪,因而发展得有些滞后。 2. 80年代中期后,散文在静悄悄地变革之中脱颖而出,在文艺界兴起了一股散文热。 随着以人文观点审视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大散文”主张的提出,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散文传统的回归、散化观念的变革,使散文的个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视角更为开阔。 在内容上,冰心的《痛榻艺语》表现了对人生的体味与感悟,唐敏的《女孩子的花》从女性的视角对女性的性别问题提出了反思,夏衍的《甲子谈鼠》、贾平凹的《隐身衣》、《商州初录》等反思历史文化问题,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关注。 在艺术表现上,张承志的《静夜功课》、西川的《让蒙面人说话》、翟永明的《纸上建筑》、于坚的《棕皮手记》、周涛的《伊犁秋天的札记》等,都有新的探索,这些探索体现出散文创作的新追求。 3. 散文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堪称“散文时代”,“这是继‘五四’散文之后中国散文史的又一座高峰。也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陈剑辉:《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这一时期散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散文观念的突破、审美内涵的丰富和作家结构的多元等方面。 ⑴、散文观念的突破 在改革潮流的冲击下,不少人认为,传统散文因为缺乏与当代人的精神连结而不能适应变革时代的需要,失去了散文的魅力;有的认为,散文是心态的流露,不应有任何框框和规范,有一篇散文就应有一种新的写法,散文是任人驰骋的广阔天地。斯纾提出,“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到了蜕变更新、重放光芒的时候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应该有所建树。” 张抗抗认为,散文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最为自然和真实,“随手拈来,信笔挥去,似对一个知心的挚友娓娓倾诉剖析自己的灵魂,无须杜撰,无须矫饰,只有缕缕愁绪、阵阵欢悦,从心里自由自在地流淌出来。” 苏叶说,“在眼前的散文中,速食面、布零碎、乔装巧扮的胭脂粉不少。并不见得文笔熟络就是散文,正如并不见得有了桑叶和蚕匾就有了好丝。散文是需要真性情来结晶的。”“散文虽小,可以见大,可以见境界,见胸襟,见头颅。古往今来,小小散文写出了多少恢宏大气,多少抱负和感喟!” 雷达提出,新的散文需要“一是形而下与形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