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7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常见意象 边塞诗的常考情感补充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现实; 痛斥君主穷兵黩武; 揭露战争的惨烈、表达对战争的痛恨、对百姓、将士的同情; 描写边塞山川雄奇壮丽的景物、艰苦悲凉的军旅生活; 描绘美满幸福生活、表达向往和平的愿望。 温故知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出塞》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作者简介 高适 (700年—765年) ,唐代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二十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从军行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 对比衬托。第一句写边城阴沉昏暗的雨景,第二句写万物苏醒的春天,芦笋争相吐芽的春景。两句俯仰之景,暮雨、芦笋,上下映照,一暗一明,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 虚实相生。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1)诗中“望”字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2)这首边塞诗的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请简要分析。(6分) 1、 “望”写的是乌孙使臣朝罢西归,回头眺望京城的动作(1分),表达了使臣恋恋不舍的心情(2分),表现出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情深义重(2分)。 2、多数边塞诗表现的主题是“报效祖国”或“建功立业”“怨战思乡”“反映边塞征战之苦”(3分),而此诗的主题是:讴歌民族和解(或热爱和平)(3分),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6分)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5分)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6分) 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1分),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2分);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1分)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2分) 。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5分) 示例一:动静结合(1分)。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2分)。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2分)。 示例二:视听结合(1分)。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2分)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2分) 。 示例三:融情于景(1分)。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1分)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 (1分)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2分) * * 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