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第九章 2 - 副本.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un第九章 2 - 副本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 1、人治与法治 法治:法治是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就是一切人都要按照既定的普遍为人们知晓的规则办事,不违背已经确定的规则,不凭着个人的主观看法行事,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法治论者认为,社会的最佳统治方式是法治。 法治国家的法律是众人制定的,而众人的智慧肯定高于一人的智慧; 法律没有感情而公正无私; 法律具有稳定性,而人则依感情影响而变化; 法律具有明确性,它是借助于规范形式表达的。 人的理性力量(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时代的人)永远是有限的,只有依据一代代人的智慧累积而成的制度,依据长期形成的规则和前例,人类才可能相对恰当地处理人类的事务。 法治和人治实际上也并非只强调法律或只强调圣人,在一定程度上,两者都必须结合,差别仅仅在于最终的或主要的手段是法还是人。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制与法治 “刀制” 和“水治” 法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实行法治必须运用法制来治理国家,法制又需要通过法治来体现。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法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加快法治化进程,保障人权 2003年, “孙志刚事件”,催生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终结了收容遣送历史。 1992年代初,国务院《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收容对象被扩大到“三无人员”(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即无身份证、暂住证和务工证的流动人员。要求居住3天以上的非本地户口公民办理暂住证,否则视为非法居留,须被收容遣送。此后,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不断博弈,收容遣送制度逐渐在实践中脱离原来社会救助的立法原意,逐渐演变为限制外来人口流动,沦为一项严重威胁人权的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措施。 孙志刚的墓志铭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黄冈;   二零零一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   二零零三年二月:就职于广州某公司任美术平面设计师;   同年三月十七日: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   同年三月二十日:死亡,终年二十七岁;   同年四月十八日: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同年四至六月: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各媒体,民众呼吁严惩凶手、要求违宪审查;   同年六月五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   同年六月二十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   同年八月一日:一九八二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   《墓志铭》最下方还有两行字: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 在孙志刚的墓碑上,对于孙志刚之死,有着这样两段话:   “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主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善良百姓,徒为鱼肉。”   “人之死,有轻于鸿毛者,亦有重于泰山者,志刚君生前亦有大志,不想竟以生命之代价,换取恶法之终结,其死虽难言为舍身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