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经学复兴及其特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第1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总第121期 No.1,2008 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 Sum No.121 清初经学复兴及其特征 江增华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 :清初经学的复兴,本着经世之 目的,虽有尊汉抑宋的倾向,但仍然是汉宋兼采;随着满清政权渐趋稳定,统 治者的官方价值体系的选择,理学由清初仍对王学的回护明显的转向尊崇、笃信程朱理学;对陆王心学总体的抑制 与驳斥,黜空谈心性的空疏转而强调尊崇实学、实用躬行。 关键词:经学复兴;汉宋兼采;尊崇程朱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4—4310(2008)01一o02O—O4 明亡清兴 ,天崩地解,外族入主中原,使清初绝 子弟 ,养之于庠序之 中,使之成德达材 ,明先王之 大多数汉人士子一时难 以接受这一历史巨变 的史 道 ,通当世之务,出为公卿大夫,与天子分猷共治者 实,痛苦与愤激 ,抗争与逃隐,无奈叹息的悲苦声中 也。今则不然,合天下之生员,县 以三百计 ,不下五 对故国沦亡进行着历史教训的反思。当清初这些文 十万人,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 。然求其成文 人士子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时,不 自觉的陷进 了文 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子用者,数 化决定论偏颇的沼泽,将 明亡的祸端推向了宋明理 千人不得一 。”[2]王文之批驳阳明后学 ,空疏学风造 学,尤其是 阳明及其后学上 ,斥责 “空谈误 国”,他们 成的不 良风气时说 :“良知之说充塞天下,人以读书 的思维逻辑便是 :学术坏便人心坏 ,人心坏便天下 穷理为戒’,[引,束书不观,以为读书障碍 “自心”,以读 乱,天下乱便 国家亡,显然这是儒家思想——读圣 书为戒。 贤之书,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逻辑 , 正因为 明末学术的空疏 、无用,故明末的一些 以否定形式的逻辑推论的思考。而天下 已乱 ,国家 文人士子便主张复兴经学,张溥等人成立的 “复 已亡,要使天下恢复太平 ,民族重生,还是要 回归与 社”,陈子龙等人创立 的 “几社 ”宗 旨都是尊经复古 整顿学术,再次回到读经,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 的。张溥说:“应社之始立也,所以志于尊经,复古者 天下思维逻辑上 ,那么首要的便是明经尊儒。 盖其志也 。”[ 正是这样的思维逻辑 ,清初思想家们不得不回 明朝灭亡后,一些文人士子沿着 明末士子痛斥 归传统,寻求救世之 良方,没有跳出儒学的视界,很 王学 ,提倡尊经复古的思路,态度更为激烈,指责王 自然的把 目光投向经世之经学 ,认为经学是学术之 学谬种,空谈误国,本着 “经世之用”、明道救世之意 根本 ,救世之 良方 ,从而使经学在清初得以复兴。 图,大力提倡尊经复古,在清初形成 了复兴经学的 明代 自中叶以来 ,王学逐渐兴盛 ,学术 Et益空 思潮 。 疏,经学原有的价值体系 已是岌岌可危,士不通经, 顾炎武重经学,不满清初理学的资以语录,仍 吏无廉耻 ,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 是空疏的弊病 。他在 《与施愚山》中道 :“古之所谓理 陆世仪描述 明末社会现状时道 :“自世教衰,士 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今之所谓理 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 目,几幸弋获于有司。登明堂 学 ,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较之帖括之 不能致君 ,长郡 邑不知泽民。人才 日下,吏制 日偷 , 文而尤易也。’,[引,在 《与友人论学书》中批评明中叶 皆由于此 。”[1],顾炎武在 《生员论上》中指出明末生 学术空疏,言心言性往往是一知半解,他说:“窃叹 员绝大多数是 “无用之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