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者”的乡土动态之思——评费孝通《乡土中国》.pdfVIP

作为“他者”的乡土动态之思——评费孝通《乡土中国》.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为“他者”的乡土动态之思——评费孝通《乡土中国》.pdf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总第104期) 作为“他者”的乡土动态之思 ——评费孝通《乡土中国》 郭 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l匹tJJf成都610000) [摘要] 《乡土中国》内容取自作者费孝通于20世纪40年代在大学的授课内容,是作者经过 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对乡土性的基层中国特征所做的高度概括与分析。作为论文集著,这本书在 内容上理论性极强;作为面向大众的书籍,这本书又极具文学特色。本文将从书内容的两个方 面入手,对作者著书方法、理据等进行评价。 [关键字]乡土社会;差异;社会变迁;动态观照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传统的中国农耕社会进行大量的实际考察与研究 后得出的一本笔记式的论文集著。书中描述的是一种依赖土地而发展的社会状况,是作者著书时 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真实写照。作者晚年反思其学术活动时说: “我一生的希望,也可以说我过去 工作的中心,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能认识中国社会,首先是农村社会,弄清楚中 国农村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点。”这本书,便是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做的一次初步探索。其实 包括费孝通先生本人在内的不少学者均以“小册子”来称呼《乡土中国》这本书。诚然,由十四 篇论文汇编而成的学术文集和传统意义上厚重的学术性“大部头”相比,给读者带来的直观感受 的确有很大不同,但阅读之后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小册子”却是对整个农耕文化下的中国社 会的反观与解读,这种反观与解读投射了一个时代,所以对于今天的读者,这本书有极大的启示 意义。 费先生在这本书开篇即概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轮廓——“从基层上来看,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接着层层递进,他由“文字下乡”等显而易见的问题逐渐深入到相关现 象出现的原因上去,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由此显现。作者利用新角度、新思路对长久以来我们 称之为“传统习惯”的一些现象进行新解读,并根据个人所学所得提出一些新的概念以便更为透 彻地为读者传达出乡土社会的某种特色,如“差序格局”等,使得人们可以换个视角来思考曾经 被忽略或遗忘的现实问题,这也就是这本书最为鲜明的特色——着眼细节,深究渊源。在费先生 所述的乡土中国的特征中,笔者尤其关注两个方面,并在下文中对其做一定评价。 一、异中趋“同”——“男女有别” 人们常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究其原因,这种“人情”源自何处?这种极易被感 情左右的社会渊源从何而来?在这部分,作者立足于个体性较强的“感情”,将关注点置于中国 传统感情定向中,对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文化、感情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乡土性的 社会在情感、两性等方面所受的影响做出了一般I生的概括。其中,作者对文化模式及其相关内容 的阐释很有特色。 [收稿日期]2017—03—10 [作者简介]郭俨(1996一),女,甘肃天水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22- 万方数据 “Oswald 式——从“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 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亚普罗式 受阻情形中”到“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 一种表示”,作者将个体性较强的、较为抽象的规 (Apollo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Faustian)”。 作者引用西方学者观点,以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来 律投射于整个社会中,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个 分别例证两种文化模式,并阐释两种模式之下特定 体中找到了一种普遍适应性,使之最大程度地适用 的情感特征,进一步说明亚普罗式,也就是安于其 于当时的整个乡土社会,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之 位的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