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
第五章 医疗损害赔偿 主讲人: 孟祥志 目前医学科学还处于经验科学阶段,医疗活动除了需要高深的理论和精湛的技术以外,还需要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医学科学尚有很多未知领域,在医疗活动中还有许多不可预料或难以防范的风险,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生命和疾病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患者,都不能对诊疗效果的期望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不满意就迁怒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甚至打、砸医疗机构或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伤害都是不理智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产生医疗损害的原因很复杂,一般分为正常医疗损害和不当医疗损害。 正常医疗损害 任何医疗措施从广义上来讲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拍X光片所产生的放射线损害,肿瘤放疗或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如果要避免这些人身损害就会放任更严重后果的发生。所以,对正常医疗损害世界各国法律和公民都采取允许和容忍的态度,不要求医疗机构承担法律后果或民事赔偿。 不当医疗损害 由于医疗机构管理的疏漏,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或护理常规,医疗机构没有履行告知义务,非法行医等对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人身损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根据这一举证原则,患方只须举证证明医患关系成立和有医疗损害后果存在即完成举证责任。医方则必须用证据证明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证据包括病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书、查明死因的尸体检验报告等。 第一节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我国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 一、医疗事故的定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1、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 3、存在医疗损害后果 4、医方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案例5-1 护士在未皮试的情况下,按医嘱给予肌肉注射青霉素导致王××过敏性休克死亡。本案为明显的一因一果关系,医方承担直接全部责任。 案例5-2 章××因车祸受伤被某市医院收治。经过X光检查后发现其右大腿骨折先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第二天,经过B超检查发现腹腔积血,立即转送普外科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中发现脾脏破裂,遂行脾脏摘除手术。术后血压下降,转ICU病房抢救,5小时后宣布死亡。经尸体解剖发现章××双侧肋骨骨折,胸腔出血被漏诊,胸腔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肋骨骨折、胸腔出血经过一般全面检查应该比较容易诊断且应优先处理以挽救生命。医方在没有进行全面检查的情况下,先进行骨折治疗,延误了抢救时机,是明显的过错。医方的过错与章××的死亡后果之间是一种或然关系,即医方如果没有过错,也不能保证章××不发生死亡。但是,医方如果处置得当,章××就有可能不死亡。根据胸腔出血病人被救活的几率一般在80%左右。所以,判断医方的过错是造成章××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自身损伤的危重是造成死亡的次要原因。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现代医学不能预见,或能够预见但无法避免的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程度和事故等级 1.责任程度 (1)完全责任; (2)主要责任; (3)次要责任; (4)轻微责任。 2.事故等级 一级甲等:死亡; 一级乙等:一级伤残; 二级甲等:二级伤残; 二级乙等:三级伤残; 二级丙等:四级伤残; 二级丁等:五级伤残; 三级甲等:六级伤残; 三级乙等:七级伤残; 三级丙等:八级伤残; 三级丁等:九级伤残; 三级戊等:十级伤残; 四级:不构成伤残。 三、医疗事故的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主体是省、市两级医学会。市级医学会承担医疗事故的初次鉴定任务,当事人双方的任何一方对市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初次鉴定结论的15日之内申请省级医学会。一般情况下,省级医学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特殊情况下,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