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新加坡中医学院.pdf

绪论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新加坡中医学院.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绪论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新加坡中医学院

绪 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 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而自我保健占60% 。由此可见人们自己的生活思想和保健行为 对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人类正面临健康的危机,遗传因素所占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只占15%,85%是其他因 素,特别是不懂自我保健因素造成的。人们可以通过主动的调控,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来预 防疾病,确保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当前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重要改变;过去主 要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不少已被消灭或控制,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以及精神疾患、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 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又称为生活方式病。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 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 概念,即:均衡膳食、有氧运动、平衡心态(充足睡眠)、戒烟少酒。并指出,做到这四点, 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懂得食养,更不了解食疗,不良的饮食行为,往往导致生理 机能失衡,进而发生疾病,甚至危及性命。例如:如何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和体力活动 之间如何保持平衡 ?很多人就未处理好。 进食多活动少——肥胖——疾病 不能终 进食少活动多——消瘦——疾病 其天年 均衡膳食————身体匀称——健康——长寿 1 二、中医食养食疗学的概念与特点 (一)中医食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 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 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饮食养生的目的:①滋养保健;②调整偏衰;③预防疾病;④延缓衰老;⑤辅助治疗。 1.滋养保健:多选用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药物 2.调整偏衰:选用寒凉或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纠正身体的寒热温凉之性。 3.预防疾病:按目的选择不同食物或药物。如:提高人体正气、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预防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4.延缓衰老:长寿的重要环节。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 5.辅助治疗:在专业人员(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食物和药物配合的方法、剂 量、制作方法 (二)中医食养食疗学的特点 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中医食养食疗学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 如:唐·孙思邈 《千金要方》——食治篇 唐·孟诜(shen )《食疗本草》——第一部饮食疗法专著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之人,其知 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 3.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食物的性味、归经、宜忌。 4. 防治并重,以防为主——“上工治未病”,无病防病,有病防变。如:《素问 · 四气 调神大论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 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5. 药食同源,相得益彰——中华药膳,保健防病。中华药膳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 2 食品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 寿之目的。 6.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不同地域的特产,不同地域的烹调配置特色。如中国的 八大菜系(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三、中医食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夏—春秋) “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中医学从它初起时便与饮食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