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docVIP

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二 《长征组歌》两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和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3.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学习】 .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重点) .体会诗歌用词的准确性。(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的战役,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黔(qián)境  重(chóng)飞渡  重(zhòng)兵 3.理解词义。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第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情况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第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的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明确:困境: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敌人重兵压境。 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铺垫。 (二)深层探究 《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明确:“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出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四、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环境严酷环境—天如火 水似银→乐观精神 军民情深—群众基础胜利 原因 战斗敌兵压城—更大困难 四渡赤水—战斗先后顺序飞渡乌江   ↓ 兵临贵州 ↓ 敌人弃甲 ↓ 乘胜追赶 ↓ 巧袭金沙毛主席用兵如神—点明中心 五、课外拓展 “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请写出4个。 示例: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的精神。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的精神。(重点) 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 3.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皑皑(ái)   毡(zhān)   炊(chuī)毯(tǎn) 侵(qīn) 2.理解词义。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第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并且由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