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斯拉免费公开专利
【免费公开专利】特斯拉共享专利的商业逻辑
来源:IT时代周刊
对很多科技公司而言,技术就是一切,所以科技公司对于专利的申请和维护都是非常在意的事情。这种心情,看看苹果三星几乎遍布全球的专利大战,就能略知一二。但是现在,正在火爆兴头上的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宣布:将免费公开其所有专利。
虽然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开放、分享”,但是特斯拉也太大方了吧。事实上,特斯拉的这种决定除了践行互联网的伟大精神外,还有另一方面的考量,那就是定义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的野心。
开放专利表面上看,是让竞争对手占了便宜,然而此举却无形中提高了Tesla技术的普适性,使得它在未来标准制定中抢占了有利的地位——如此看来,国内的BAT大战的段位,实在是太低了,BAT和Tesla之间,也许还差着100个潘石屹的情怀吧。
特斯拉CEO首席执行官埃伦-穆斯克(Elon Musk)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天才生意人,12岁就编写了一个名叫 “Blastar”的游戏并卖了500美元;28岁把自己创办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公司Zip2以数亿美元卖给了康柏;31岁把网络支付公司PayPal卖给了ebay;更难得的是,他并未像那些少年得志的硅谷英雄耽于醇酒美人,而是追随内心的直觉,把儿时那些的疯狂的梦想一一化为现实:
他创办了世界上首家商用火箭发射公司Space X,你无须成为宇航员也可以进入太空;他入主了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让这家独立汽车厂商完成了汽车巨头们都无法完成的任务;40岁不到时,他还成立了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olarCity,在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三个领域内如鱼得水,能够把生意做成“生活的意义”,也才会发生最新的石破天惊之举:免费公开Telsa所有专利。
6月12日,Elon Musk在Tesla网站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免费公开其所有专利。 Elon Musk在声明中称:当他创立第一个公司ZIP2时,他曾经认为专利是一个好东西因此努力去获得和保护它;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专利仅仅是巩固了大公司的地位、肥了法律从业者,而对实际创新者而言,更多的只是扼杀了进步。他甚至认为,获得专利就如同得到了一张可以打赢官司的彩票。
此举立刻显得那些伟大公司在“专利为王”时代“此路是我开”的狭隘: 如高通——其在美国圣地亚哥的总部,一进大门就会被有一堵厚厚的墙堵住去路,上面镶嵌着高通所持有的CDMA的1400多项专利,显露出土豪般的炫耀心理;如瑞士诺华制药对印度仿制药提起的专利诉讼,全然不顾发爱滋病患者死难财的指责;如苹果和三星,每年都在上演互掐的无聊戏码;甚至看上去“不作恶”的谷歌,也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不小心露出了只为专利的狰狞面孔;更不用说车界每天都在发生的各种外形、线条之争,相比之下实在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开放和分享的成功
Tesla的成功,曾经被业界归为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而Elon Musk开放专利之举,也正是体现了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Elon Musk称,在ZIP2时,他就尽量避免专利作恶,而当Elon Musk创立第三家公司——Space X时,各方的鼎力、支持显然更让他感受深刻: 在Space X前,Elon Musk曾经策划了一个叫“火星绿洲”的项目,计划把一个小型实验温室发射到火星上,让农作物可以在火星上生长。然而他发现,发射成本比整个项目研发和工程成本都高,因此在拿到卖掉PayPal的钱后,就在2002年立刻启动了Space X低成本火箭发射计划。
虽然他完全是个外行,但是业界的技术精英如美国最大的引擎制造商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Tom Mueller、波音公司的Tim Buzza、麦道飞机公司里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Chris Thompson等纷纷为他的大胆创想所感染,Chris Thompson表示:“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刻,大公司里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要是不立刻行动,将来老死了躺在棺材里我都会跺脚后悔的!”而NASA也向他们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允许他们使用测试台架,美国空军也给他们提供了测试场地。
在这个计划中,他们不求最新,但求最实用,主发动机的技术是60年代的,整体设计源自TRW公司,当然这自然是依赖于Tom Mueller的奉献,而喷注器来自于NASA提供的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而如果这一切都需要用购买专利解决的话,显然就不会有最终的成功了: 在经历了3次失败后,2010年12月8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龙飞船”发射到地球轨道,这是全球有史以来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甚至低于最为廉价的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6000万美元。
而实际上这种“自由、平等、开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