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群流徙与信仰迁移新加坡的安溪移民与城隍庙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六號 BIBLID1683-9794 ﹙2009.6 ﹚36. pp.55~76
2009 年 6月,頁 55~76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社群流徙與信仰遷移:
新加坡的安溪移民與城隍廟的分靈活動
李焯然
一、導言:中國的城隍信仰
二、早期新加坡的安溪社群與韭菜芭城隍廟
三、社會變遷與城隍角色功能的轉換
四、結語:新時代的城隍信仰
一、導言:中國的城隍信仰
中國的城隍神,顧名思義,就是掌管保衛城池、負責興旺市集的神靈。
城隍信仰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界的崇拜,被認為是守護城池的神明,其後才發
展成為全國性的神靈信仰。但關於城隍神祭祀的起源,衆説紛紜,有謂始於
堯時,有謂宗於古禮,有謂始於漢,有謂始於魏晉南北朝,亦有謂始於唐。
故《明史‧禮志》謂「城隍 之祀,莫詳其始。」近人鄧嗣禹的考證則認爲城
隍神之起源,始於六世紀中葉,或始於齊梁之世。1 至唐代,城隍信仰已經
頗爲盛行,而且有城隍塑像 。當時文人為求風調雨順、民康物阜而書寫的祭
城隍文,至今仍廣爲流傳。五代以後,政府對城隍的封賜頻仍,如後唐廢帝
清泰元年(934 ),詔封杭州城隍為順義保寧王 、湖州城隍為阜俗安成王、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文原為國立成功大學主辦「族群、遷徙與文化:第一屆東亞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
會」宣讀論文,承蒙論文評論人濱島敦俊教授及兩位匿名審查員提供寶貴意見,謹此致
謝。
1 鄧嗣禹,〈城隍考〉,《史學年報》,第 2 卷第 2 期(北平, 1935 ),頁 249-276 。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六號 BIBLID1683-9794 ﹙2009.6 ﹚36. pp.55~76
2009 年 6月,頁 55~76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越州城隍為興德保闉王。宋朝時封祀更爲煩雜,而城隍告祭,亦開始列
入國家祀典。2 《宋史‧禮志》記載:
建隆元年(960),太祖平澤、潞 ,仍祭祆廟、泰山、城隍,征揚
州、河東,並用此禮。四年,修葺太廟,遣官奏告四室及祭本廟土
神。凡修葺。同遷神主,修畢奉安。是嵗十一月,詔以郊祀前一日,
3
遣官奏告東嶽、城隍、浚溝廟、五龍廟及子張、子夏廟,他如儀。
明代建國以後,為恢復漢族文化傳統,消除元代蒙古外族文化的影響,
進行了大規模的禮制改革。 明太祖更將城隍信仰與國家統治結合,以達到政
教合一的理想,太祖說:「朕設京都城隍,俾統各府、州、縣之神,以監察
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擧,不得僥幸而免。」4 明太祖分別在洪武二年
(1369 )和洪武三年(1370 )頒佈了改革城隍神崇拜的政令,對城隍信仰
加以制度化。《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上謂中書及禮官
曰:“明有禮樂,幽有鬼神,若城隍 神者,歷代所祀,宜新封爵。"
遂封京都城隍神為承天鋻國司民昇福明靈王;其在北京開封府者,封
為承天鋻國司民顯聖王;臨濠府為承 天鋻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為承
天鋻國司民英烈王;和州為承天鋻國司民霊護王;滁州為承天鋻國司
民霊佑王。五府州皆正一品,餘在各 府、州、縣者,府為鋻察司民城
隍威霊公,秩正二品;州為鋻察司民 城隍霊佑侯,秩三品;縣為鋻察
司民城隍威霊佑伯,秩四品。其章服 ,京都城隍袞冕十有二章;開封
等五府封王及各府封公者九旒九章;各州縣封侯伯者七旒七章。 5
洪武二年的政令,對於城隍崇拜,在封號、品秩、章服等方面,都有了定
制,在不同地區的城隍,其級別完全按照中央政府的系統,由上而下,層層
管轄。雖然在信仰觀念上還是繼承了宋代的傳統,但自明代開始,城隍神的
2 同上,頁 258 。有關宋明兩代城隍信仰的發展,可參考陳英傑〈政教合一:宋明的城隍
信仰〉(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論文,2008 年)。
3 (元)脫脫等撰,《宋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