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销管理课程期末报告
行銷管理課程 期末報告
題目:製藥產業及企業各案分析
報告者:第 五 組 圍 明 郎 郭 聯 耀 康 庭 豪
行銷管理課程 期末報告
題目:製藥產業及企業個案分析(永信藥品公司)
一、前言
(一)藥品定義:
我國藥事法第六條對藥品的定義為:「本法所稱藥品係指下列各款之一的原料藥及製劑。
1.載於中華藥典或經中央主管認定之其它各種藥典,公定之國家處方集,或各該補充典籍之藥品。
2.未載於前款,但使用診斷、治療、減輕或預防人類疾病之藥品。
3.其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生理機能之藥品。
4.用以配置前三款所列之藥品。
根據以上說明,我國法律將藥品分成原料藥及製劑兩種。
1.原料藥:藥品的有效成分以及製劑用輔料。目前世界各國使用中的原料藥約有四千種。
2.製劑:將原料藥加工成為方便使用的型式,稱之為製劑。常見的有錠劑、液劑、散劑、丸劑、膠囊、軟膏和注射劑等。
(二)藥品分類:
1.處方藥:必須要有醫師處方才能到醫院或藥局(房)購買的藥品。至於須有醫師處方才能購買,但已經沒有受專利保護的藥品,則稱為俗名藥(又稱之為學名處方藥,Generic drugs)
2.非處方藥:勿須醫師藥方而可在一般藥局(房)購買的藥品。非處方藥又可細分為醫師指示使用兩類藥品。
處方藥、俗名藥、非處方藥等藥品市場的成功競爭因素均有所不同。處方藥市場須視公司的研究發展能力而定,且因為開發上市新藥相當耗費財務及時間,目前只有美、歐、日等二十餘家公司有能力競爭。俗名藥市場主要靠價格競爭(俗名藥的平均售價只有原專利品牌藥品價格的58%),以及產品線的廣度消費者寧願與一家或少數幾家供應商往來)取得優勢。至於非處方藥市場的競爭優勢則在於公司的品牌行銷配銷通路組織及大幅的廣告支出。
目前國內限於廠商的研發能力及財力,製藥產業多偏重於俗名藥市場。
二、製藥產業發展概況及分析:
A.產業概況:
(一)製藥產業發展過程:
我國的製藥工業,最早是由開設在各通商口岸的西藥房所發展而來,其發展過程及重要事蹟如表1-1所示:
表1-1我國製藥工業的發展過程
時 間 重 要 事 蹟 清同治五年(1866年) 德國人在上海成立科學藥房。 清宣統元年(1908年) 國人開始自行設立藥廠製造生產。 民國11年(1922年) 上海粹華製藥,開始由中藥來提煉藥水。 民國16年(1927年) 上海新亞化學製藥,開始生產注射液。 民國46年(1957年) 美國專家葛倫柯爾來台協助調查並制定製藥工業的標準。 民國71年(1982年) 公佈優良藥品製造標準。 民國82年(1993年) 開始實施新藥監視制度。 資料來源:李連滋,製藥工業,中華民國化學工業年鑑,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86年
台灣製藥工業的發展已有四十年,若以每十年的發展為一階段,大致上可分為:草創時期、外商萌芽時期、進口替代時期、技術提升時期和海外擴張時期等五個階段其發展過程如表1-2所示。
表1-2台灣製藥工業的發展
階段名稱 時 間 重 要 事 蹟 草創時期 民國39年起 台灣開始建造製藥工廠。 外商萌芽時期 民國49年起 第一家國外藥商:美國氰胺公司與台糖合資成立台灣氰胺公司開始在台灣製造藥品。 進口替代時期 民國59年起 台灣製藥工業在外資藥廠的技術協助下,開始自行生產一些原料藥以取代進口。 技術提升時期 民國69年起 政府開始推展GMP制度,國外知名大藥廠,如普強、施貴寶和葛蘭素等先後在台獨資設廠,而一些較大的國資藥廠開始與國外藥廠技術合作,以提升原料藥和製劑的生產技術。 海外擴張時期 民國79年起 中國化學製藥開始在海外投資設廠,景德及中橡等公司也購併國外知名藥廠,多家國資藥廠也計畫在海外投資研究或設廠生產,開啟了我國製藥工業國際化契機。 資料來源:莊正民、趙必孝,台灣製藥工業的國際化策略,台灣銀行季刊,第43卷第3期,民國82年。
合成
化學品 ──────→ 原料藥 ──────→ 製劑
(處方藥、成藥)
發酵 ↑
天然物──────────
萃取、純化
加工
藥用植物 ──────→ 中藥材 ──────→ 中藥製劑
泡製 (傳統中藥、科學中藥) (二)製藥產業範圍:
我國製藥工業的結構,可以上、中、下游來加以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