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囚绿记》巴金与陆蠡的患难与共教学视野拓展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巴金与陆蠡的患难与共教学视野拓展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金与陆蠡的患难与共 乐齐 巴金1940年于上海 在巴金的散文中,那些叙写友情、缅念故人的抒情篇章,最为读者喜爱。1947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怀念》(收《巴金全集》第13卷),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巴金对在抗战中去世的罗淑、鲁彦、缪崇群、陆蠡……等8位文化人的悼念之作。在该书《前记》中巴金坦言:他是“凭着记忆和感激抓住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展现这些年纪不同、职业各异而同为平凡人身上的高贵情操。正是这些可敬而平凡、物质贫乏而心灵丰富、重“给予”而不求“取得”的知识者,在上世纪30-40年代艰难岁月里,他们与巴金一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默默无闻而又刚韧坚毅地坚守在抗日文化岗位。8人之中多数病殁于贫病交加,只有一人殒命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这就是遇难时才34岁的陆蠡(字圣泉,1908-1942)。《怀念》的末篇《怀陆圣泉》,就是专写这位抗战英烈的。 “在我活着的四十几年中间,我认识了不少的人……。然而像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于可以交出自己的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在《怀陆圣泉》一文中,巴金以悲痛而崇敬的笔致,这般动情地赞颂自己的亡友,“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如此推许这位“值得骄傲的朋友”,即使在亡友罹难以后很久很久,巴金仍然难以释怀,长念不已。 1940年夏,滞留在“孤岛”上海的巴金,将远赴西南大后方。临行前,他把文化生活出版社(简称“文生社”,巴金称之为“书店”)的社务,全部交由陆蠡负责,并委托他照顾数月前刚来上海养病的三哥李尧林。陆是文生社的中坚,又是最得巴金信任的“难得的好人”。7月上旬巴金登上开往越南海防的“怡生”轮,转道越滇铁路去昆明、重庆等地。到码头送行的李尧林和陆蠡微笑地与远行者挥手作别:“两年后再见!” 然而巴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竟是与陆蠡的永诀。 巴金走后一年多,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租界,上海成为沦陷区。境遇一天比一天凶险,陆蠡与两位同人坚守岗位,如同在茫茫荒漠之中,筚路蓝缕地经营开发着文生社这一片小小的绿洲。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1942年3月汪伪巡捕房查抄文生社,声称要找负责人,并抄走社里所有存书,足足装满两大卡车。那天陆蠡适巧不在社里,回来听说之后,觉得自己既然身为负责人,理应责无旁贷地前去说理交涉。于是,这位铁骨铮铮的浙东硬汉,赤手空拳来到巡捕房,落入虎口,被关押在江湾日本宪兵司令部,随即又被移解到苏州监狱,此后便下落不明。柯灵、唐等在沪亲朋四下打探,多方营救,终属徒然。邮寄去的狱中日常用品和冬衣、棉被等,也屡遭退回。理由是:查无此人。真的,天地间从此就“查无此人”,陆蠡就这样从地球上“蒸发”了。 巴金稍后在成都获悉此事,大为震惊。他深知陆蠡是个有着强烈正义感、视死如归的血性男儿,此次失踪,凶多吉少。尽管如此,他仍心存侥幸,急切地期待着他的回归;幻想着总有那么一天,陆蠡会提着一只小箱子,突然在外面叩门……担忧与焦虑煎熬着巴金。但幻想终于破灭。消息传来:由于坚持爱国立场,陆蠡被日军用酷刑刑审数月,虐杀而死。在《怀陆圣泉》中谈到陆蠡的死因,巴金写道:“据说他惟一的罪名就是他的口供强硬,他对敌人说,汪精卫是大汉奸,大东亚战争必然失败。他可能因这几句真话送命。”一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文化界同人沉痛悼念陆蠡,巴金才含泪写下这篇撼人心魄的祭文。距亡友遭难,已经整整4个多年头了。 小巴金4岁的陆蠡1908年生于浙江天台。早年在杭州和上海上大学,攻读工科。他的理化资质十分过硬,精于机械学且喜好天文,熟知茫茫太空之中许多星座的名字和位置。他曾写过一些诸如天文、气象、化学毒气之类的科普作品,大概与这一段理工学历不无干系。这位散文家和翻译家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兼通美、日、俄、世界语等多种外文,还师从法国文学翻译家赵少侯专习法文。这为他日后从事创作与翻译奠定了基础。大学毕业后去泉州教中学,1933年巴金到福建访友,与之相识。两年后巴金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不久陆蠡加入该社。在文生社,陆蠡既当编辑、校对,又兼做会计、跑印刷所、售书以至各式各样的鸡毛蒜皮繁杂琐事,什么都干。在巴金笔下,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在文生社数年相处,“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天地相熟起来”,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交。那时巴金尚未成家,孑然一身,赁屋独居;而陆蠡丧妻未娶,只身孤住社里。他们往往在社里的客厅,促膝长谈到深夜,直至宵禁时刻,巴金才起身匆匆赶回寓所。“在那样的夜晚,从店里出来……是一个上海的寒夜,但我的心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