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履 痕 免费.docVIP

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履 痕 免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履 痕 免费

《履痕》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履痕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现代文的经验。因为散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初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分析 《履痕》选自外研版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板块现代诗文阅读。作者用充满感情又富有哲理的语言,选取生活中一个平凡的情节,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既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感恩。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充满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2.能够理解、欣赏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 3.体会文中所表达出的母爱,思考应该如何感恩。 教学重点 深入感悟本文平淡中有精彩,平实中有深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寻作者感情抒发、深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3分钟) 背诵并解释这首诗歌: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祥的母亲手里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她孩子此去难得回归缝得严严实实。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母爱——《履痕》。 背诵并释意。 运用已有知识,调动已有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 二、解读文题 (8分钟) 听范读,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穿鞋”这件小事来写母爱,写人生? 小结:反映大海,不必把大海尽览,只需要一滴水;反映沙漠,不必把戈壁走遍,只需要一粒沙;反映人生和亲情,也不必全部刻画,只需要一双鞋。履痕,就是人生的痕迹,那一针一线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那一双双鞋承载着我的梦想,穿着它追寻理想,穿着它想着母亲的爱,在人生路上也就走的更踏实,更有底气,因为有母爱作动力。 听光盘范读。 思考,回答。 指向“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 三、认识作者 (5分钟) 请学生介绍作者雷抒雁。 1942年生于陕西泾阳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主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评委会主任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15本。散文《悬肠草》、《丝织的灵魂》、《秋魂》等。 诗歌《小草在歌唱》获1979年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父母之河》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 四、梳理文章 (15分钟)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 作者在讲妈妈做的鞋时,选取了“我”在成长过程中哪些阶段?通过这些回忆,作者抒发了对人生的哪些感悟?边默读边把这些阶段找出来。 ①婴儿时穿的手帕鞋 ②幼年时穿老虎鞋带来的欢乐 ③少年时半夜看妈妈灯下纳鞋底的情景 ④青年时穿“冲福尼”新布鞋的情景 ⑤壮年时还想穿妈妈做的鞋 小结感悟:妈妈做的鞋带给了我欢乐,带给了我健康,带给了我质朴、坚强的品质,带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各自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选取的成长阶段。 回答问题。 将文本中的材料按照时间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感悟文本,学习散文组材的方法。 五、品读语言 (14分钟) (1)分小组朗读1-7自然段,注意“我”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问题①:“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把“挣钱买鞋”改为“让妈妈过幸福生活”,好吗?为什么? 小结:不好。原话符合孩子的心理,符合当时的情景;改后的语句大而不当,不符合实际。 问题②:这部分里还有类似的语言吗? 小结:“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每两个学生一对,再次朗读1-7自然段,读出“我”的年龄特征。 (2)第6自然段句中停顿较多,能否去掉部分停顿? 小结:不能去掉。作者运用较多停顿,句子富于节奏感,表达了作者心中洋溢的喜悦与感激。 分组朗读。 思考,讨论,回答。 结对朗读。 揣摩文本语言精准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品读语言 (10分钟) (3)齐声朗读第8-9自然段 问题:“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 ——“盯”字蕴含了什么情感?将“盯”改为“看”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①“盯”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这个词貌似是对儿子的责备,实则是对儿子仍想穿她做的鞋的意外惊喜,更有几十年为丈夫、为儿子辛苦付出却虽苦犹甜的欣慰。 ②不好。“盯”是注视,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专注的眼神,包含了丰富的情感;“看”字较平淡,与当时的情景也不符合。 (4)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 问题: ①第四句为什么要读得舒缓? 小结:一句话,概括了人的一生,充满了回忆。 ②第五句应该用什么语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