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黑星病炭疽病叶枯病防治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甜瓜黑星病炭疽病叶枯病防治方案

甜瓜黑星病、炭疽病及叶枯病防治方案 一、危害症状 甜瓜叶枯病 主要在种植期间发作。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为害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色小黄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深褐色至紫褐色,微微隆起,外缘油渍状。后期中部有稀疏霉层。病斑大小约0.1~0.2mm,病叶上斑点数目很多,一张叶片常有病斑300个以上。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病株呈红褐色。此病在坐瓜后期开始出现,糖分积累时达发病高峰,通常在中上部叶片发生。茎蔓发病,产生菱形或椭圆形稍有凹陷的病斑。果实受害,果面上出现圆形褐色的凹陷斑,常有裂纹,病原可逐渐侵入果肉,造成果实腐烂。 甜瓜炭疽病 炭疽病为甜瓜的普通病害,分布较广,发生亦较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均可发生。一般病株率10%~30%,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甜瓜生产。叶片、茎蔓、叶柄和果实均受侵染。幼苗染上甜瓜炭疽病,真叶或子叶上形成近圆形黄褐至红褐色坏死斑,边缘有时有晕圈,幼茎基部常湖现水浸状坏死斑,成株期染病,叶片病斑因品种呈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水浸状,有时亦有晕圈,后期病斑易破裂。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椭圆至长圆形,稍凹陷,浅黄褐色,果实染病,病部凹陷开裂,后期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甜瓜黑星病 成株染病: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湿润状污点,后变褐色至浅黑色斑点,最后病组织坏死,脱落而出现穿孔。茎蔓染病:产生椭圆形至长圆形凹陷斑,上生煤烟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凹陷,表面密生烟煤状物,后期病部多呈疮痂状,常龟裂。 二、发病规律 甜瓜叶枯病 病菌除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及病组织外越冬外,西瓜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具生命力,种子带菌率与种瓜染病程度有关,无病症的瓜种不带菌;病菌在室内干燥保存的病叶上可存活24个月,在大田或旱地土表、潮湿土壤内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2个月以上。因此,带菌的种子和土表的病残体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致田间病害不断扩大蔓延。该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均可发病,田间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流行或大发生;风雨利于病菌传播,致该病普遍发生;连作地、偏施或重施氮肥及土壤瘠薄,植株抗病力弱发病重。连续天晴、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抑制作用。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金钟冠农较感病。该病近年有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甜瓜炭疽病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以分孢盘产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雨水溅射传播侵染。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播用带菌种子可引起苗期发病。温暖(22~27℃)及潮湿(相对湿度85%~95%)的天气及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湿地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较重。本病既可在田间发生,也可在采收后果实贮运销售过程中继续发生危害,造成大量烂果,招致的损失有时比田间发病时更大。 甜瓜黑星病 该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丛在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翌春分生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蔓延。湿度大时,夜温低可加重病害扩展。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丛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萌发靠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菌从叶片、果实、茎表皮直接侵入,或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在相对湿度93%以上,温度在15~30℃,植株叶面结露时,该病容易发生和流行。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或有机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温暖、高湿、长期连阴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四、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注意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3)高畦栽培 ,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时,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科学确定播种期,露地宜在日均温稳定在15℃以上,5厘米深处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即桃始花,种西瓜。如欲抢早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