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汽车尾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各国均采取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实现对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曾经一度较为严重,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对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课题主要以汽车尾气污染的法律控制为研究对象,从汽车尾气污染法制化控制的角度探讨了汽车尾气污染控制中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思路,这是全文研究工作的起点;第二部分是汽车尾气污染的概述。本部分主要探讨了汽车尾气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法律控制的必要性,认为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当前我国应该通过法制化的手段促进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实现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法治化、长效化;第三部分是我国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立法现状以及缺陷。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有关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简介的同时展开评述,认为现有的汽车尾气污染控制体系能够对汽车尾气污染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在立法模式、立法技术以及立法内容等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立法零散,不能体系,导致执法不严,且缺乏有关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辅助性制度;第四部分是国外汽车尾气污染法律控制的比较与借鉴。汽车产业发端于国外,国外在汽车产业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法律,值得我国借鉴,本部分主要对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汽车尾气污染法律控制展开介绍,将这些国家在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经验归纳为“三个严格、两个鼓励”,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汽车尾气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立法、执法、激励机制等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本部分是全文研究的重点,主要结合上文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法律控制,主要提出如下观点:调控汽车产业发展的发展方向、注重燃油质量的提高、完善汽车尾气检测机制、丰富税收法律制度以及鼓励集约化用车方式。通过上述措施并且辅以法律保障,我国将能够有效地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关键词】:汽车税低碳新能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68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3(一)研究背景10(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1(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11(四)论文创新点11-13引言13-14一、汽车尾气污染的概述14-17(一)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概念141.汽车尾气142.大气污染14(二)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4-151.产生大气污染152.形成温室效应153.产生次生污染15(三)对汽车尾气污染法律控制的必要性15-171.保护公众环境利益的必要162.实现制度化、法治化的必要163.汽车生产、消费的现实的必要16-17二、我国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立法现状以及缺陷17-21(一)我国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立法现状17-181.现行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法律法规172.当前汽车尾气污染法律控制的模式17-183.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法律控制有效性评估18(二)我国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法律缺陷18-211.立法零散,不成体系182.环保执法不严,法律执行不到位18-193.缺乏辅助性法律制度194.有关法律制度甚至阻碍低碳和低污染的实现19-21三、国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制度以及借鉴21-26(一)国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制度21-231.严格的排放标准法律制度212.严格的尾气检测法律制度213.严格的税收调控法律制度21-224.鼓励新能源、新技术22-235.鼓励集约化用车23(二)国外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借鉴23-261.执法规范、力度严格23-242.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措施实现尾气减排243.惩罚措施和激励机制并用24-26四、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26-37(一)调控汽车产业发展方向26-281.汽车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博弈关系262.调控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对策26-28(二)提升燃油质量标准28-291.提升燃油质量的必要性282.提升燃油品质与清洁度的法律保障28-29(三)完善汽车尾气检测机制29-311.加强尾气检测实施机制29-302.加强对公共汽车尾气排放控制30-31(四)丰富汽车税收法律制度31-331.燃油税312.购置税31-323.车船税324.汽车税收结构体系32-33(五)鼓励集约化用车方式33-371.城市限行、限购制度及可采
性33-342.鼓励“拼车”出行34-353.加强交通系统补贴的建议35-37结语37-38参考文献3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