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博达文献集14.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72 ·标准与规范·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在参考 理性介质反应异常也参与皮肤炎症的形成[3--S]。以上炎症过程 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的,制订过程中邀请了部 是特应性皮炎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分儿科专家参与。本指南供国内皮肤科同行在诊疗中参考, 二、临床表现 并将在今后进一步修订。参加指南起草及讨论的成员(按姓 氏汉语拼音排列):毕志刚、邓丹琪、范卫新、方红、高兴华、顾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慢 恒、郝飞、李惠、李邻峰、刘玲玲、刘彦群、刘晓艳、廖康煌、陆 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根据 东庆、陆洁、陆前进、马琳、潘萌、涂彩霞、王萍、夏济平、谢志 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 强、阎春林、张建中、赵辨、赵佩云 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至2岁):表现为婴儿 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 特应性皮炎(atopic 部和头皮。儿童期(2一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 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 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 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通常 窝、胭窝和小腿伸侧。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 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l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 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胭 50n/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 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一20%,我国1998年流行 AD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 病学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 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 0.70%…,2002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非特异性手足皮炎、 2.78%L引。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 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一莫根(Dennie—Mor- 可逐渐减轻。 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AD的辅助诊断。 特应性皮炎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 根据AD有无合并伞身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单纯型和混 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3】。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 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受累,后者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 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惟一决定因素。环境因 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单纯型又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 素特别是工业化程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