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与详解
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与详解参考书目:谢希仁版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题目解答涉及到课本章节的请自行翻书。第1章概述问题1-1:“主机”和“计算机”一样不一样?答:“主机”(host)就是“计算机”(computer),因此“主机”和“计算机”应当是一样意思。不过在因特网中,“主机”是指任何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也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中某一个物理网络上的)、可以运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主机可以小到PC机,也可以大到巨型机。主机的CPU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其存储器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但TCP/IP协议族可以使因特网上的任何一对主机都能进行通信,而不管它们的硬件有多大区别。问题1-2:能否说:“电路交换和面向连接是等同的,而分组交换和无连接是等同的”?答:不行。这在概念上是很不一样的。这点可举例说明如下。电路交换就是在A和B要通信的开始,必须先建立一条从A到B的连接(中间可能经过很多的交换结点)。当A到B的连接建立后,通信就沿着这条路径进行。A和B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这条信道(全程占用),即使在通信的信号暂时不在通信路径上流动时(例如打电话时双方暂时停止说话),也是同样地占用信道。通信完毕时就释放所占用的信道,即断开连接,将通信资源还给网络,以便让其他用户可以使用。因此电路交换是使用面向连接的服务。但分组交换也可以使用面向连接服务。例如X.25网络、帧中继网络或ATM网络都是属于分组交换网。然而这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在传送用户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完毕后还必须释放连接。因此使用面向连接服务的可以是电路交换,也可以是分组交换。使用分组交换时,分组在哪条链路上传送就占用了该链路的信道资源,但分组尚未到达的链路则暂时还不占用这部分网络资源(这时,这些资源可以让其他用户使用)。因此分组交换不是全程占用资源而是在一段时间占用一段资源。可见分组交换方式是很灵活的。现在的因特网使用IP协议,它使用无连接的IP数据报来传送数据,即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立即发送数据。当数据发送完毕后也不存在释放连接的问题。因此使用无连接的数据报进行通信既简单又灵活。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是强调通信必须经过什么样的阶段。面向连接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建立连接→传送数据→释放连接”,而无连接则只有一个阶段:“传送数据”。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则是强调在通信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占用方式。电路交换是在连接建立后到连接释放前全程占用信道资源,而分组交换则是在数据传送是断续占用信道资源(分组在哪一条链路上传送就占用该链路的信道资源)。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往往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来讨论。例如,在数据链路层,HDLC和PP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而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则是无连接的(见教材4.2.1节)。在网络层,X.25协议是面向连接的,而IP协议则是无连接的。在运输层,TCP是面向连接的,而UDP则是无连接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说:“TCP是电路交换”,而应当说:“TCP可以向应用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可参考教材中5.1.2节更进一步的讨论。问题1-3:因特网使用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因此其传输是不可靠的。这样容易使人们感到因特网很不可靠。那么为什么当初不把因特网的传输设计成为可靠的?答: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多一些篇幅来讨论。先打一个比方。邮局寄送的平信很像无连接的IP数据报。每封平信可能走不同的传送路径,同时平信也不保证不丢失。当我们发现收信人没有收到寄出的平信时,去找邮局索赔是没有用的。邮局会说:“平信不保证不丢失。怕丢失就请你寄挂号信”。但是大家并不会将所有的信件都用挂号方式邮寄,这是因为邮局从来不会随意地将平信丢弃,而丢失平信的概率并不大,况且寄挂号信要多花3元钱,还要去邮局排队,太麻烦。总之,尽管寄平信有可能会丢失,但绝大多数的信件还是平信,因为寄平信方便、便宜。我们知道,传统的电信网的最主要的用途是进行电话通信。普通的电话机很简单,没有什么智能。因此电信公司就不得不把电信网设计得非常好,这种电信网可以保证用户通话时的通信质量。这点对使用非常简单的电话机的用户则是非常方便的。但电信公司为了建设能够确保传输质量的电信网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用昂贵的程控交换机和网管系统)。数据的传送显然必须是非常可靠的。当初美国国防部在设计ARPANET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内容就是:“谁应当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时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是主张应当像电信网那样,由通信网络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为电信网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水平已经证明了人们可以将网络设计得相当可靠)。但另一种意见则坚决主张由用户的主机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里最重要的理由是:这样可以使计算机网络便宜、灵活,同时还可以满足军事上的各种特殊的需求。下面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设主机A通过因特网向主机B传送文件(如下图所示)。怎样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4张PPT).pptx VIP
- 分析化学英文课件CH01 Introduction 0830.ppt VIP
- 【新】珠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权威).docx VIP
- 某水厂反恐应急预案范本.pdf VIP
- 2025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doc VIP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旋变零位初始角自学习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GB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doc VIP
-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