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精液冷冻保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展望 - 生物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08,28(6):113~117
猪精液冷冻保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展望
1,2 1 4 1 3 1 1 1,2 1
陈 龙 朱化彬 沙里金 王 栋 王宗礼 郝海生 程金华 韩伟东 杜卫华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094 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 730070)
(3农业部畜牧业司 北京 100026 4北京奶牛中心 北京 100085)
摘要 由于在经济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早期的研究多
集中在对冷冻保护剂和冷冻方法的筛选与优化上,对猪精液冷冻保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研
究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冷冻保护剂、何种冷冻方法都损害了精子的受精能力,并伴随有蛋白质的
丢失、表达量的改变、功能活性的增减等,这就迫使该领域的研究向充分揭示冷冻对精子损伤的
机理方向转移,希望通过揭示冷冻保存所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实质,充分阐明冷冻损
伤的机理,为猪精液冷冻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促进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精液 冷冻保存 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 Q9544
[4]
在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前提下,精液冷冻保存避免 进行人工授精的不到1% 。许多学者从稀释液、冷冻
了种畜的疾病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优秀种公畜的利用 速率、剂型及冷冻对精子顶体、膜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对
效率和影响力,加快了品种培育遗传进展和改良速度, [5,6]
猪精液冷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但猪精液冷
使原有90%~95%的种公畜可被淘汰,大大节省了饲 冻保存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未取得长足的发展。精
[1]
养管理成本 ;冷冻保存打破了精液使用的时空界限, 子死亡和活力丧失不能够完全解释受精能力的降低,
遗传基础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和共享促进了多地区 因为冷冻对精子的损伤发生在不同的细胞水平,即使
联合育种,而遗传育种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养猪业的 是液氮保存期间损伤也在进行中[7]。蛋白质等大分子
快速发展,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具有相当重要 [8,9]
的含量、功能的改变是精子冷冻损伤的主要形式 。
的作用;精液冷冻保存使育种场可对正处于后裔测定 只有深入研究猪精液冷冻损伤的分子机理才能为其冷
期间的种公畜进行精液的采集与保存,并可及时淘汰
冻保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其技术方法的探索
完成采精任务的公猪,缩短种畜生产的世代间隔,提高
和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
种畜的利用效率,节省大量饲养管理成本。冻存技术
也为濒危品种遗传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开辟了一条高 2 猪精液冷冻的影响因素
效低成本的保存与利用途径[2]。
2.1 冷冻稀释液的影响
1 猪精液冷冻的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冷冻过程中细胞外溶液首先形成部分冰晶,使精
子受到过度脱水的化学损伤和对细胞膜及细胞内结构
迄今只有牛能够大规模进行精液冷冻保存和人工
造成的机械损伤。为减少冷冻解冻过程中渗透压改变
授精,其它家畜的精液冷冻技术尚未取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地理种群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光合生理生态适应 .pdf
- 含微米颗粒的乳清蛋白复合膜物理性质的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pdf
- 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pdf
- 任理-comparative biology beyond sequence analysis.ppt
- rp-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类脂质体中黄酮和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pdf
- 液氮冷却下大进给铣削tc4 钛合金的试验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pdf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毛发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 北大法宝.pdf
-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聚合有机质对多环芳烃分布和提取的 - 生态毒理学报.pdf
- ストレスの基础知识.ppt
-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 陕西农业科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