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现代文学》创刊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神话-元智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中心.docVIP

解构《现代文学》创刊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神话-元智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构《现代文学》创刊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神话-元智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中心

解構《現代文學》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神話 王潤華(元智大學) 一、現代主義是非洲神秘假面具 西方學者終於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現代主義起源於非洲神秘原始假面具。後殖民經驗中他者的啓示,啓發了另一種美學的幻想與文學藝術試驗。非洲神秘的假面具成爲文化生産轉化的媒介,同時也是自身再發現轉化的動力。 爲了尋找「現代文學」,「現代藝術」的起源論,從西方的歷史、經濟、文化、資本主義工業化、哲學、心理學, 一直找到非洲。現代主義為何把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形態產生的藝術形式放棄,加以踐踏、大膽試驗另一種美學經驗與結構?現代主義怎麽發現一種新的美學與文化模式?現代主義最後還強迫歐洲人認識與瞭解他們的文化只是多元文化的一種,我們可以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體認、想像與表現心靈與現實,並在藝術與生活中將它從新呈現與建構。現代主義顛覆權威統治文學藝術的歐洲。 歐洲與其殖民地非洲的相遇,是促使這種現代主義的新思維概念開始出現的最重要原因。在1880 與1890年代,被歐洲稱爲「爭奪非洲」(scramble for Africa)的年代。當時的歐洲主導文化雖然參與蠻強橫暴的摧殘在非洲東西部所遇到的「野蠻」(savage)文化,但同時又大事掠奪非洲的假面具、雕刻及珠寶,當作戰利品運囘歐洲,收藏在新建的民俗與考古博物館的地下室。其實他們運囘歐洲的這些面具雕刻,不只是手工藝品,是一種全新的,歐洲沒有的, 觀察原始世界與呈現心靈的另類方法。 進入二十世紀初期的幾十年間,當這些面具雕刻被拿出來展覽時,激發出現代主義藝術家的新靈感,受啓發作家藝術家大膽的嘗試創造另一種意象,超越現實的藝術品。由於對這些收藏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假面具、雕刻的極大興趣,啓發勞倫斯(D.H.Lawrence)把非洲藝術品的意象放進了他的小説中如《彩虹》(The Rainbow, 1915)與《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6)。在《戀愛中的女人》中勞倫斯甚至受非洲的原始面具雕刻而發展出「原始敍事」(narrative primitivism )的結構。 巴黎人類博物館(Musee de l’Homme)的非洲雕刻,現代主義畫派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2-1973)的一九零七年的繪畫《亞維農的女人,1907》(Les Demoiselles d’Avignon),其靈感便是來自巴黎人類博物館的非洲雕刻的原始意象。 他在非洲原始藝術古怪的意象那裏發展出一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圖一)(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一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一般說來,《亞維農的少女》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在同一個平面上表現立體的多面向,將人物、形體分解成幾何塊面,互相重疊組合,巧妙地將一種物體的多種不同角度同時呈現在一個畫面上: 二十世紀初期,當西方現代主義文本形成之時,原始的非洲文化之「發現」,跟歐洲文化形式之與他者的接觸,極爲重要,因爲非洲被歐洲定義為「在歷史以外」(outside history)的文化,是文明以外的另一種野蠻藝術。這種邊緣的、後殖民地思考,不但解構西方文化霸權,也是催化與創造歐洲二十四世紀首二十年代的新意象的泉源。 以上述勞倫斯的小説與畢卡索的繪畫來説,非洲假面具與雕刻古怪荒誕式的歪曲人臉部與身體,使歐洲質疑理智之光(light of reason),走進黑暗之心,去理解藏在文明底下魔鬼與黑暗面,因此成爲主導歐洲自我發現的思維方式。這種藝術使得文學家及藝術家探索文明人的潛意識世界、喚起被歐洲文化長期壓制住的原始的情慾。非洲原始藝術形式具有驚動、解放與刺激潛意識的衝動與欲望。文明人因爲擁有自我中心主義,他們是無法捕捉這些黑暗面。勞倫斯與畢卡索就是透過非洲原始藝術的原始主義進行創作,下面這個吉他(圖二)就受非洲假面具的影響。 圖二 二、西方現代文學在臺灣:喚醒潛意識與黑暗面的假面具 歐美的現代文學,對臺灣在一九六零年前後開始擁抱現代文學的人來説,就如非洲的假面具與雕刻,以極端扭曲人類的頭臉與身體、古怪荒誕的表現形式,啓發了創新的幻想與美學思考,促使臺灣新一代作家捕捉這些黑暗面,探索文明人的潛意識世界。西方現代主義的前衛作家,如《現代文學》仲介紹過的卡夫卡、湯馬斯·曼、喬艾斯、勞倫斯、福克納等等 ,最爲迷醉,其實今天再閲讀這些介紹的文章,都是根據一半翻譯一般抄襲西方學者的文章,介紹者與讀者都是半知不解,這些作者的著作,李歐梵身為《現代文學》的創辦人之一,說,今天即使歐美英文系的研究生,也難於讀通,還指出「難免出現評價和介紹失當之處」。 更何況只讀一篇介紹或短篇小説翻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